科普信息網

中關村的創新基因 在南寧生根發芽

發布時間:2018-12-06 15:42:45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進地鐵站乘車,既不用買票,也不用刷卡刷手機,通過“刷人”就能快速過閘。在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協同創新展示中心,一個地鐵過閘口分外顯眼。體驗者手拿著背包通過閘機時并不需要停下,行走間閘機自動打開,直接過閘。

“與人臉識別‘刷臉’不同,我們最新研發的新一代基于人工智能的全態識別系統是‘刷人’。它結合人體姿態特征和人臉特征,乘客在行走中不需停留,實現‘無感過閘’。”咪付(廣西)網絡技術有限公司CIO黃紫丞說。目前,全態識別系統已經過規模測試,開始在南寧地鐵1號線佛子嶺站試點應用。

2016年7月24日,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正式運營。盡管相隔千里,卻并不妨礙南寧市與中關村“攜手同行”。

基地一頭連著中關村——我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承擔起向全中國播撒創新種子、輻射創新資源、移植創新體系的使命。

另一頭連著南寧市——區位優勢突出、生態資源豐富,作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為中關村創新資源轉化找到了新平臺、新出口。

自運營以來,中關村的專業團隊“帶土移植”至南寧,南寧則通過高位嫁接中關村的“創新基因”,京桂兩地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目前基地初步形成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科技服務四大產業微集群,中關村的創新基因正在南寧生根發芽。”南寧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李耕說。

量身訂制的服務型機器人、個性化定制的3D打印機、超輕型動力沖浪板、最新款無人機……在南寧·中關村協同創新展示中心,各種引領未來的創新產品云集。

兩年多來,中關村的創新基因深植南寧這片熱土,讓適宜的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開花結果,向著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的科技中心、示范中心和服務中心進軍。

在創新示范基地,創新種子茁壯成長。目前,基地已經引進包括以色列納安丹吉、微軟、圣堯航空、東軟等47家行業重點企業和80家創新企業,累積集聚127個創新主體,取得知識產權和專利376項。

作為第一批入駐企業,廣西慧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企業市場部經理陳露妃感觸頗深:“剛來的時候,智慧農業服務產品還只是一個想法。如今,我們已成功為全國28個省市的1000多個園區提供農業監控、農業溯源、農業標準化生產服務。”

在創新示范基地,創新助推產業升級?;厝腭v企業不斷壯大,正成為區域產業發展的強引擎。在基地內企業創新影響下,南寧高新區2017年高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6.58%,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6.70%。

視覺檢測、壓彎、鋸切……在南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冰箱門把手智能生產線上,機械手有條不紊地運轉著,普通鋁型材不到30秒便“變身”冰箱門把手。廣西明匠智能制造有限公司通過對南南鋁業老舊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

在創新示范基地,帶動溢出效應凸顯。基地與以色列、德國等18個國家或地區開展經濟、科技等交流合作,國際合作日益密切。

“使用這套系統,可輕松管理萬畝農場。”拿起手機,輕觸按鈕,廣西捷佳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溫標堂進行了示范。憑借基地平臺和技術優勢,捷佳潤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已為老撾、柬埔寨、尼日利亞客戶共8萬畝基地提供服務。

“小基地在新時代成就了大事情。目前,中關村在天津濱海新區、寧夏銀川等創新示范基地都按照南寧模式來運行。”南寧中關村信息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朝聞說。

今年4月26日,南寧·中關村科技園正式掛牌,成為北京中關村在域外繼天津濱海新區、河北雄安新區之外,第三個重點打造的科技園區。

“南寧·中關村科技園通過對中關村運營模式的創新放大、落地生根,匯聚創新資源,凝聚創新力量,力爭到2030年,打造成為面向東盟的科技門戶、廣西信息產業高地和南寧的智慧產業園區。”李耕說。

播下種子,收獲未來。在南寧·中關村創新示范基地,充滿活力的創新企業好似一粒粒“適宜的種子”,正在快速匯聚、高效融合、開花結果。

標簽: 中關村 創新基因

上一篇:星空攝影愛好者的福利 彗星:夜空“另類”游俠
下一篇:地球上的玻璃是遠古恒星的“遺物”嗎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