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和科技進步猶如地基與高樓,地基雖然看不到,但它是高樓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沒有深厚的基礎科學研究,科技創(chuàng)新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反之,如果基礎科學研究扎實,那么對于科技創(chuàng)新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并帶來關鍵性突破。
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普遍認為,在海相的沉積物中才有石油和天然氣。然而,當時中國科學家通過開展基礎研究,提出陸相沉積物中一樣可以有石油和天然氣,并形成著名的陸相生油理論。正是依據這一理論,我國發(fā)現了大慶油田等,一舉摘掉“貧油國”的帽子。基礎研究就是如此顯著地推動著科技創(chuàng)新和國家經濟的發(fā)展。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基礎科學研究作為創(chuàng)新的源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黨中央、國務院對做好基礎科學研究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chuàng)成果重大突破。今年初,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對全面加強基礎研究作了部署,明確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三步走”的發(fā)展目標。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國家層面為基礎科學研究明確了戰(zhàn)略規(guī)劃,敲定了路線圖和時間表,激發(fā)了各地投身于基礎科學研究的熱情和活力。很多地方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綜合施策,探索出了一些特色鮮明、卓有成效的經驗和做法,有力推動了地方基礎科學研究工作。
廣東省大膽改革,今年發(fā)布《關于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的若干意見》,從加強省實驗室建設、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戶廣東、完善重點領域科研基地與平臺布局等方面努力,以此大幅提升原始創(chuàng)新能力。浙江省開拓思路,讓社會參與基礎研究。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學等共同出資成立之江實驗室,形成了“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fā)—產業(yè)化”的創(chuàng)新鏈,集聚全球資源,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上海市加大投入,一大批關注世界前沿基礎研究的科研機構先后啟動建設,形成巨大創(chuàng)新引力,吸引全球科學家慕名而來。此外,北京、江蘇、山東、湖北等地也在基礎科學研究上不斷探索。這些舉措接地氣、有活力,解決了現實難題,見到了實際效果。
總的來看,這些探索和實踐,圍繞國家戰(zhàn)略部署和地方資源優(yōu)勢,將“廟堂”規(guī)劃與“江湖”需求結合在一起,將科技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結合在一起,將技術突破和市場前景結合在一起,同頻共振,在區(qū)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和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基礎科學研究迎來了難得的發(fā)展機遇,有了良好的社會氛圍,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yè)都應該著眼長遠,加強基礎研究,形成多元化的參與和投入機制,匯聚成強有力的社會合力。同時,還應鼓勵更多的科技人員投身到基礎科學研究當中,讓這一領域成為研究的沃土、人才的熱土、生態(tài)的凈土。
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基礎科學研究的地基打得越扎實,中國世界科技強國的大廈將建得越堅實、越雄偉。
標簽: 科技強國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