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近距離飛越太陽系邊緣小天體

發布時間:2019-01-03 16:29:1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caobo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1日近距離飛越一顆昵稱為“天涯海角”的太陽系邊緣小天體。這是人類探測史上最遙遠的一次星際“邂逅”。2018年12月30日22時——新視野號團隊的工程師在飛越前向飛船發出了最后一個命令,將最近的圖像重定向為2秒。同時飛越的目標點也會重新調整大約30千米。相比之下,在飛越冥王星時,宇宙飛船大約停了80秒。

2018年12月31日10時——該團隊并沒有發現太空船成功接收到新命令。如果不順利,他們將重新給飛船發送同樣的命令。

新視野號的這次飛越,距離Ultima Thule僅僅3500千米,這比上次飛越冥王星近了3倍!為了節省電力,航天器的幾個部件將暫時倍關閉。學生粉塵計數器,每天將會拾取大約一微米大小的塵埃粒子,以及其中一個無線電發射器的發射部分。通過關閉這些工具,航天器將能夠運行其它科學儀器。

在飛越的前幾個小時內,宇宙飛船將指向Ultima Thule,因而無法與地球通信。

2019年1月1日23時30分——預計的確認是否成功飛越Ultima Thule的信號抵達地球。飛越4小時后才會向地球發送信號,并且信號需要穿越近70億千米才能抵達地球,也就是信號需要再花費6個小時左右。

2019年1月2日凌晨3時——預計第一張圖像數據信號抵達地球的時間,這是一張低分辨率的圖像,只有大約6個像素。

由@jtuttlekeane在2018年12月31日繪畫的新視野號飛越目標Ultima Thule

新視野號任務時間表

l發射日期(地球): 2006年1月19日;

l抵達火星軌道:2006年4月7日;

l最接近木星:2007年2月28日(距離約為230萬千米,這比卡西尼號近3-4倍左右);

l穿越土星軌道:2008年6月8日;

l穿越天王星軌道:2011年3月18日;

l穿越海王星軌道:2014年8月25日;

l近距離的飛越冥王星:2015年7月14日(距離約為12500千米);

l近距離的飛越Ultima Thule:北京時間的2019年1月1日13時33分(距離約3500千米?),飛越四小時后,宇宙飛船將短暫地轉向地球,并報告飛越是否成功,信號傳回地球大約需要花費6小時08分,距離地球近70億千米。

l2019年1月9日:新視野號將從3軸模式切換到旋轉模式。標志著2014 MU69飛越任務的結束,下行鏈路階段開始,向地球傳送數據。

l2019年-2020年夏末:預計2014 MU69的數據大約需要20個月才能全部傳送完畢,大約有7千兆字節的數據。

l2021年:新視野號計劃至少在2021年繼續研究柯伊伯帶天體,這是目前延長任務的極限。

新視野號的簡短資料

新視野號是由美國宇航局在2006年發射的一顆無人星際航天器,旨在探索矮行星冥王星以及柯伊伯帶天體。

歷經9年,穿越50億多千米的路程,終于在2015年7月14日抵達了冥王星,成為人類有史以來第一艘探索冥王星的探測器,不僅解開了冥王星的面紗,還取得了許多關于冥王星的數據。

現在!新視野號將接近它的下一個目標,那就是更為遙遠的柯伊伯帶天體——小行星2014 MU69(NASA稱號為“Ultima Thule”)。如果成功,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探測到最遙遠天體的探測器。

關于柯伊伯帶天體Ultima Thule

Ultima Thule是新視野號的下一個目標,在2014年新視野號的團隊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結果表明,新視野號探測器的燃料足夠抵達該天體。經過公眾投票,NASA將其更名為“Ultima Thule”,意思是“超越已知世界”。

Ultima Thule是一顆位于太陽系最外側區域的柯伊伯帶天體,超出了海王星的軌道。

2019年1月1日,美國航天局的“新視野號”宇宙飛船將近距離的飛越柯伊伯帶天體Ultima Thule,如模擬圖所示。

標簽: 美國新視野 小天體

上一篇:氣候變化或致非洲生命之樹-猴面包樹逐漸死亡
下一篇:青少年研究神秘的“外星激光”以找尋智慧生命的線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