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紫臺科研人員發現銀河系氣體盤邊緣的脈澤發射

發布時間:2019-01-29 16:19:07 來源: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 責任編輯:caobo

基于紫金山天文臺“銀河畫卷”CO巡天結果,科研人員利用國際一流的射電望遠鏡搜尋發現銀河系氣體盤邊緣的脈澤。該項研究成果近日以“Discovery of H2O, CH3OH, and OH Masers in the Extreme Outer Galaxy”為題發表于國際核心天文期刊《天體物理雜志》(The Astrophysics Journal)。

為了更好地理解大質量恒星形成這一關鍵科學問題,紫臺孫燕博士為首的國際合作小組利用國際一流的射電望遠鏡(德國Effelsberg-100m和上海天馬65m望遠鏡),對“銀河畫卷”CO巡天發現的約200個位于銀河系外臂之外的分子云進行了H2O, CH3OH, OH脈澤搜尋。通過脈澤巡天,孫燕博士等人在5個分子云中發現了脈澤發射,其中包括距離太陽最遙遠的甲醇脈澤(約21 kpc)和最遙遠的羥基脈澤(約18 kpc)。這些脈澤的發現證明了在銀河系邊緣存在著劇烈的大質量恒星形成活動。較低的脈澤探測率表明在銀河系邊緣低氣體密度和金屬豐度的環境下有較低的恒星形成率,為長期以來的理論模型提供了直接的觀測證據。研究成果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理解大質量恒星形成的物理化學環境以及銀河系的恒星形成歷史,并為后續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觀測樣本。

該項研究得到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中科院青促會的支持。

論文詳細信息: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aaee86/meta

圖1:左圖為銀河系旋臂示意圖,青色圓圈代表了通過“銀河畫卷”CO巡天發現的銀盤邊緣的分子云;右圖觀測發現的具有脈澤發射的6個分子云(5個為新發現,另一個為已知),彩色圖為紅外發射,白色輪廓圖為CO強度圖,綠色圓圈標記了證認出的年輕星。

標簽: 紫臺科研人員 銀河系

上一篇:"2號龍飛船"下月首飛 今夏預計開始運送宇航員
下一篇:歐空局研究月球重力對宇航員的影響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