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全球知名咨詢公司德勤:數字化轉型成企業主要需求

發布時間:2019-03-26 11:35:34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caobo

目前全球企業的最大需求點在哪里?作為全球知名咨詢公司的德勤或許能給出這個答案。

3月21日,在2019阿里云峰會·北京上,德勤咨詢與阿里云發布全球級戰略合作,共同為全球客戶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德勤咨詢大中華區主管合伙人戴耀華表示,未來公司將把全球服務網絡和阿里云全球領先的云生態圈有效地融合起來。

這次合作,阿里云將為德勤提供數字化轉型技術平臺,而德勤將通過自身豐富的業務管理經驗為企業提供基于技術的各類咨詢服務。合作的目的是滿足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就像是兩個尺寸正好切合的框架貼合到一起形成了穩定的榫卯結構,撐起完整的解決方案。

最多的企業的需求:數字化轉型

“目前來講,我們碰到最多的企業的需求,實際上是數字化轉型。”戴耀華對記者表示。

根據德勤官方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其超過50%的全球咨詢業務收入均來源于技術相關服務。而在中國地區,由于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對于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更加明顯。

對于德勤來說,原本的咨詢服務都是按傳統的流程:怎么改造,怎么樣去實施一個系統。但在數字化的今天,這樣的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了。

戴耀華認為,技術越先進,應用就越多,但是如何在實際的管理過程當中運用這些技術,把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升,對社會對股東有更好的價值,以及對社會有更好的價值才是德勤在關注的事情。

而這也是此次德勤和阿里云達成合作的一個基礎。

公開資料顯示,阿里云與德勤咨詢曾于2015年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宣布達成合作。在2016云棲大會-北京峰會上,雙方還宣布共同成立“德勤咨詢-阿里云管理創新實驗室(DAMI-lab)”

此次雙方將在全球范圍內為汽車、新零售、金融、政府等多個領域的客戶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戴耀華表示,未來公司將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全球服務網絡和阿里云全球領先的云生態圈有效地融合起來。

而德勤的作用就是把其身后的行業知識,結合阿里云的云平臺基礎架構和功能,為客戶提供一個帶來更多業務價值的轉型,讓更多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跟其他世界頂尖廠商和競爭者去競爭。

通過云實現數字化轉型

根據德勤發布的《跨國企業入華上云白皮書》顯示,阿里云在性能、可擴展性、可用性和成本等方面綜合來看具備優勢。

德勤與阿里云的合作不僅僅局限在中國市場,還將重點關注亞太、北美和歐洲市場。對于德勤來說,阿里云是全球戰略級的合作伙伴。德勤對于阿里云在中國市場以及全球市場的目前的地位,以及它的發展前景表示認可。

“對阿里云近幾年來的發展理念,我們也非常贊賞。從德勤角度來看,是希望和阿里云能夠一起成長,一起來做出更多的一些創新和變革。”戴耀華這樣闡述德勤與阿里云合作。

而云不是最終的目的,“云是企業在數字化時代進行轉型的一個重要手段。企業如何通過云來實現數字化轉型,這對所有企業管理者而言都是一個新的課題。”德勤中國云服務主管合伙人劉俊龍說道。數字化已經不是一個工具,而是一個企業經營模式,企業在不同的階段,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來進行上云的選擇。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是對的,特別是對那些要走向國際的企業來說,進行數字化轉型有很大的必要性。“我們是覺得這個市場方興未艾,如何把數字化轉型做的更好,不能是說求快,求量,而是要求質量。”戴耀華感嘆到。

德勤通過把行業知識和全方位的企業服務,結合阿里云技術,這是能夠給客戶帶來價值的。戴耀華解釋:“轉型服務就是轉型要數字化,轉型是每一個企業現在都在想的事情,怎么樣做好其實不單單是怎么樣轉型成功。”

數字化轉型與時俱進

作為數字化進程的一個轉折點,2010年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技術差距已經開始發生轉變。2010年之前,企業的技術應用水平要高于消費者使用的水平,而在2010年以后,隨著移動互聯網、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消費者的技術應用水平已經遠遠超越了企業,而且差距越來越大。

對于企業來說,快速提升技術水平,進行數字化轉型,才有可能貼近消費者,提供消費者所需的技術服務。在戴耀華看來,誰轉化的越快,誰能越快地抓住消費者才能夠成功。

未來,企業數字化發展的一個最大瓶頸之一便是“人”。企業里面的人怎樣把思維改過來,領導者如何轉變傳統的思維模式,這些在數字時代都需要進行轉變。企業的運作需要員工來執行,企業的管理、發展方向也需要人來制定,作為最基礎的企業構成,“人”是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步。戴耀華認為:“企業如何讓他的人員與時俱進,這是很重要的。”

而許多云服務,還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從技術角度到后來的業務角度,都需要進行完整的提升。“中國的市場服務水平提升空間還很大,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現在勢頭很好,市場前景很大,需要生態圈共同來努力,一起把這個市場做得更好。”

標簽:

上一篇:攜號轉網今年將在全國覆蓋實施 轉網過程問題多
下一篇:騰訊預計今年在印度推出移動支付應許可牌照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