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蘋果和特斯拉為何會選擇在中國建廠?

發布時間:2019-10-14 09:13:36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caobo

2019年1月7日,上海臨港裝備產業區,Q01-05地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期)開工建設

關于特斯拉選擇在中國建廠,個中原因眾說紛紜,但是中國制造業不可比擬的優勢以及廣闊的市場無疑是最重要的原因

這些年來,因為產能不足,華爾街對特斯拉越來越缺少耐心,擴大產能已成重中之重。上海擁有世界上最健全的汽車供應鏈體系。上海周邊分布有博世、采埃孚、德爾福、大陸等頂級零部件供應商,汽車產業配套相當完整。相較于缺乏汽車工業基礎的硅谷,這里能夠提供強大的供應鏈支持和量級的產能。

而且中國建廠能降低不少人力成本。以生產線上的裝配工人為例,上海一名裝配工人的時薪約為35元,而美國汽車裝配工人平均時薪約為100元(15.84美元)。

無獨有偶,近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蘋果正準備將其新款 Mac Pro 電腦的制造業務從美國德克薩斯奧斯汀轉移到中國。

此次的生產轉移意味著 Mac Pro 上的 “Made in USA” 將被 “Made in China” 取代

此前 Mac Pro 是在美國生產的,不過,據《紐約時報》今年早些時候報道,蘋果 2012 年曾大肆宣布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制造和組裝的 Mac Pro 因為一顆“螺絲”而陷入難產、初期供貨困難的窘境。

在那時,由于設計改變,Mac Pro 需要一種新型的特殊螺絲釘。這種螺絲釘可以在中國輕易生產和買到。但蘋果想試試離得州更近的供應商,但沒想到最初與他們合作的一家 20 人工廠,一天最多生產1000 顆螺絲。為了不造成 2013 款 Mac Pro 上市大跳票,蘋果最終還是選擇從中國進口這種螺絲。

這里還有個有趣的歷史,奧巴馬曾經讓喬布斯把蘋果的工廠遷回美國,喬布斯說“在中國每次設計一有改動,不管幾點,修改意見馬上就能傳到工廠,兩個小時以內就能調整生產線生產新的產品,24小時就可以交付,但是你讓我在美國怎么做到呢?只要你美國的工廠能做到,我馬上就回來”。由此可見,中國工廠的效率和彈性是多高

除了產業鏈條完整,效率高,中國工廠的制造規模也是優勢之一。由于制造規模較大,更能夠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求。

比如,蘋果代工廠富士康在鄭州的工廠占地 2.2 平方英里,可雇傭多達 35 萬名工人。并且,鄭州工廠有 94 條生產線,組裝 iPhone 需要大約 400 個步驟,包括拋光、焊接、鉆孔和裝配螺絲等。蘋果產品最終的組裝、測試和包裝能夠在工廠中快速完成。

不僅在民生領域,在軍事上,全世界對中國制造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甚至讓自傲的美軍都感到恐慌。近日據美國媒體稱,美軍內部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海陸空三軍對中國制造的依賴程度已經到了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不少關鍵的零部件。甚至在軍事衛星、導彈、無人機等領域都有中國制造的影子

調查報告稱,一旦擺脫對中國制造的依賴,美軍很多武器裝備都可能面臨減產甚至是停產的可能。不久前,一名白宮官員就發出警告:中國稀土已經成為美軍目前最先進戰斗機F-35的必備元素。而近年來,中國關閉了稀土出口通道,導致F-35的交貨進度大大推遲,在不久的將來,不得不啟封國內稀土礦來滿足內需,這在過去的幾十年是前所未有的!

世界上并非僅美國一家有這種體驗。早在建設航母之處,英國造船廠就發現,有不少大型設備都來自中國制造,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巨型龍門吊。原因很簡單,就是英國自己確實無力建造。

最后,我們可以來總結一下,中國制造業的優勢到底有哪些

1:中國是世界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

聯合國產業分類: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和525個小類。中國是擁有所有門類唯一的國家,從而形成了一個舉世無雙、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能夠自主生產從服裝鞋襪到航空航天、從原料礦產到工業母機的一切工業產品,可以滿足民生、軍事、基建和科研等一切領域的需要。

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包括美日德三強,沒有任何一個擁有全產業鏈。

美國沒有液晶面板產業、高鐵產業和鋰電池產業。造船工業美國只剩下軍用造船,民用造船基本退出了世界市場競爭,游輪買歐洲的,商船買亞洲的。

德國沒有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芯片制造和封裝、液晶面板和航空發動機。德國也沒有獨立的航天工業。

日本沒有衛星導航、民航客機、航空發動機、智能手機芯片設計、通訊設備和無人機產業。日本的航天工業沒有全球航天測繪網、載人航天和空間站。

而以上這些產業中國都有。美日德三強并非沒有能力制造這些東西,而是由于資本全球化流動,造成產業全球分工所致。

西方包括日本總共才十億人,還不如中國一個國家多。就目前的全球化水平來說,西方任何一個國家,其市場規模都無法支撐全產業鏈。

2:強大的供應鏈體系

以前有人說中國制造靠的就是成本優勢,這其實是把問題簡單化了,如果只靠低成本,非洲的成本不是更低,為什么沒有“非洲制造”呢

以富士康為例,除了成本的優勢,富士康在供應鏈上的布局也是非常完備。我們知道代工行業對成本的控制要求非常高,而成本主要包括材料、租金、人力三個部分,在材料成本上。富士康的主業是“材料加工”,所以成本主要控制在物流運輸上,富士康的明智之處是和大部分的制造型企業不同,他很早就開始自建物流了,這個方面至少領先聯想華數10年

士康的物流體系能強大到什么地步呢?在產品生產的當天,他工廠里的原料庫存可以為零。那么在租金和人力成本方面的富士康真的是“順勢而為”。沿海地區的成本逐漸增加,而內地的勞動力土地成本非常低。政策上還有比較大的優勢,所以從2010年開始,富士康加快了對內陸地區的投資步伐,而這幾年富士康又開始向國外轉移,在印尼、印度這些國家投資建廠。

但是富士康并不是簡單地把生產基地從a遷移到b。而是讓每個地方有著不同的發展重心。比如鄭州主要生產蘋果手機,煙臺生產游戲機,武漢生產臺式計算機,深圳主要集中精密儀器的研發、運營以及高科技的機器人。富士康強大的供應鏈精細的產業布局以及規模化的經營,不僅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生產的成本,還極大的提高了效率。

3:具有與美國爭奪下一代新技術制高點的資格

過去我們總說中國制造業大而不強,今天說這個話就要小心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0日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位列第17位,正式跨入世界科技創新型國家行列。中國是一個跨入世界科技創新型國家行列,擁有液晶面板、高鐵、鋰電池、造船、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芯片制造和封裝、航空發動機、航天工業、衛星導航、民航客機、智能手機芯片設計、通訊設備和無人機產業的國家。美國沒有的我們有、德國沒有的我們有、日本沒有的我們也有,說自己的制造業大而不強就說不過去了。

正是由于中國制造業不僅大了,而且有些產業還強了,美國這才感到擔憂,《中國制造2025》才作為重點打擊對象的。這一點國人必須時刻牢記在心,否則就會誤會美國發動貿易戰的真正原因了。找不對原因,就找不對應對之策,就可能使中國在關鍵問題上讓步。幸虧政府是很清醒的,沒有聽一些知識分子的忽悠,牢牢守住了維護中國發展高科技的權利。其他都好說,讓讓步沒有關系,但發展高科技的權利卻是無法讓步的。

中美將在未來的5G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機器人、生物制藥、新材料、集成電路、芯片制造等領域展開競爭。正因如此,中國才成為美國打壓的目標的。中國人也要牢牢記住,這些產業將是美國今后打擊的重點。認識不清楚這一點,我國制造業主攻方向就會搞錯,防御重點就會搞錯,就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當然,中國制造業也有著很多劣勢,像創新能力薄弱,高端制造落后于發達國家,某些行業對外依存度高等等。但是國家也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不管是中國制造2025,還是工業物聯網,都是國家立志彌補短板,向發達國家行列進取的信號

標簽: 蘋果 特斯拉

上一篇:貿易談判利好美股大漲 蘋果公司股價上漲2.7%
下一篇:萬達起訴微博大號 非萬達第一次怒懟自媒體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