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961.8萬輛、955.5萬輛,同比分別下降9.6%、12.2%。新能源汽車則是另一番景象,中汽協統計,1-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207.1萬輛、200.3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
眾多新能源汽車“玩家”收獲著節節攀升的產銷數據。但同時,也面臨著愈發激烈甚至慘烈的競爭態勢。作為新進入者,睿藍汽車站定“換電”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在6月21日舉辦的品牌發布會上,睿藍汽車正式宣布欲以換電“睿藍模式”,成為“換電輕出行普及者”。事實上,在“換電”賽道中,已經不乏蔚來、北汽等老玩家,更有小鵬、理想、一汽、廣汽、比亞迪等意氣風發的追趕者,新生的睿藍汽車,為什么敢于定下普及“換電”的大目標?
“換電”藍海 大有可為
據新能源汽車交強險口徑統計數據,今年1-4月,我國新能源換電車型銷量約4.2萬輛,同比增長54%;其中新能源乘用車換電車型銷量約3.9萬輛,同比增長45%。雖然在整個新能源汽車大盤中的占比依然處于起步狀態,但銷量向上勢頭明顯。
在1-4月新能源換電乘用車銷量榜單上,蔚來ES6、EC6、ES8位列單車銷量前三,合計銷量約3萬輛,占換電乘用車整體銷量的76%。位列第四的,便是睿藍汽車楓葉60S,1-4月總銷量為2254輛,領跑力帆、北汽、風神、紅旗等品牌換電乘用車;睿藍汽車另一款換電車型楓葉80V,排在單一車型銷量榜第12位,領跑江淮、啟辰、捷途等品牌換電車型。
其實睿藍汽車今年1月才開始投放整車,到今年5月,便實現新車銷量4030輛,環比增長30%以上;1-5月,睿藍汽車不僅連續刷新月銷量歷史最好成績,累計銷量更是達到12356輛。可以說,睿藍汽車“換電”賽道的切入點,選對了。
新生玩家 有備而來
新能源汽車發展至今,續駛能力、補能等“老大難”問題一直存在。雖然許多主流電動車的續駛里程已超500公里,但對大部分B端、C端用戶而言,高效便捷的補能方式依然是實現“出行自由”的主要痛點。
換電,則是一個較好的選項。其購車成本較低、補能速度快、服務整合度高、安全性高、對電網沖擊小,無論B端還是C端用戶,都能在幾分鐘甚至更短時間內完成補能,方便快捷。
發布會上,睿藍汽車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婁源發強調,睿藍汽車為“換電”而生,將依靠技術優勢,加速布局,成為讓新時代消費者用得起、開得爽、換得到的“換電輕出行普及者”。
據悉,依托吉利汽車的技術優勢,睿藍汽車切入“換電”賽道可謂有備而來。同時,與部分車企僅面對C端用戶不同,睿藍汽車將在B端和C端同時發力,推出多種動力形式車型,解決不同用戶的出行痛點。其中,B端面向網約出行,主打“運營成本低”與“最省電”,提高運營效率;C端主打“自由力”與“幸福感”,以更高效的換電服務,解決用戶出行痛點。
“睿,代表聰明的智能科技;藍,是清潔的可持續能源”,如婁源發詮釋, “換電,更換的不僅是電池,更是自由出行的生活方式。從‘時間自由’到‘身心自由’,睿藍汽車將助力消費者擺脫里程焦慮的束縛,還自由生活選擇權以用戶。”
據話語權 自主向上
只有自主研發,才能掌握發展話語權,睿藍汽車從立項之初便篤定于此。據睿藍汽車副總裁、研究院院長楊全凱介紹,睿藍的技術團隊深度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換電標準,迄今已發布相關標準30余項;在換電架構、換電站、換電車輛等領域獲千余項技術專利,且即將實現首個簽約城市地標突破,“這對換電模式的普及意義非凡”。
同時,楊全凱深度解讀了睿藍自主研發的“車-站-云”三位一體新一代GBRC水晶架構,這一涵蓋整車技術平臺、換電補能平臺、大數據云平臺的全棲技術架構,是睿藍對于“場景驅動”智能化思路的創新實踐。它依托大數據建立人-車-站之間的智能協同,搭載底盤整體換電技術以及業內領先的第二代換電補能技術,開創集高模塊化、高兼容性、高智能化、高安全性、高效性于一體的全場景、全鏈路新能源換電服務新模式。
睿藍汽車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蔡建軍,則從生態構建、渠道規劃、產品布局等維度,闡述了 “換電輕出行普及者”的相關布局。“以車為紐帶、用戶為根本,萬物車聯。睿藍汽車不止是換電汽車制造商,還將多向發力,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構建可循環的一體化換電生態圈。”
蔡建軍介紹,生態層面,睿藍汽車搭載超級APP以及睿藍換電開放平臺,打通線上線下服務渠道,構建可循環的一體化換電生態圈;渠道層面,快速推動換電站建站與渠道布局,預計2022年底,睿藍生態伙伴將完成200余座換電站投站,全面打通“線上+線下”融合的渠道模式;產品層面,依托自研技術,未來3年至少推出6款換電汽車以覆蓋全域車型,其中,首款實現AVBS自主代客換電功能A級SUV睿藍7概念實車,將于6月25日開幕的2022重慶國際車展首發亮相,并將在2023年量產。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