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英特爾股價重挫16%拖累納指收跌 英特爾時代或要終結

發布時間:2020-07-26 14:22:50 來源:華爾街見聞 責任編輯:caobo

曾心怡

英特爾在芯片半導體行業獨占鰲頭的時代或許很快就要終結了。

7月24日周五,芯片半導體巨頭英特爾股價重挫16%,拖累納指收跌。

這次重挫并非源于公司業績不佳,更多的是市場對于英特爾7納米芯片落后對手、甚至考慮開放芯片制造業務外包的擔憂。

此前數十年,英特爾均在堅持芯片“設計+制造”兩手抓的戰略。但如今這一戰略露出了行將破裂的端倪,令市場大為震驚。

Raymond James分析師Chris Caso在周五的一份研報中直言,“對于一個曾經以完美執行而聞名的公司而言,戰略路線圖上的失誤是一次驚人的失敗,這很可能代表著英特爾在計算機產業統治地位的終結”。

他還進一步表示,將尖端技術外包,且很有可能是外包給全球最大定制芯片供應商臺積電,這意味著英特爾放棄了五十年來的主要競爭優勢。

財報超預期 但業績指引不佳

英特爾周四公布的財報顯示,第二財季營收197.3億美元,同比增長20%;當季GAAP項下每股收益1.19美元,上年同期為0.92美元,均超出市場預期。

盡管如此,但英特爾對三季度業績預期不佳,182億美元的營收預期和1.10美元的經調整EPS都低于分析師預期。

另外,英特爾還在公告中表示,由于新工藝流程的產量問題(比原定計劃落后12個月),原定于2021年1月發布的7納米制程CPU生產時間較原計劃推后約6個月,導致7納米處理器的生產趨勢較原定目標滯后約1200萬部。

英特爾還在財報電話會上稱,7納米芯片將在2022年底或2023年初上市,7納米服務器芯片將于2023年初上市,這也就意味著,英特爾將遠遠落后于已經將7nm架構Ryzen 4000芯片上市數月的對手AMD。

更為致命的是,英特爾CEO Bob Swan進一步表示,考慮外包芯片制造業務。

市場普遍預計,英特爾很有可能將這一業務外包給“業界尖子”臺積電,不過也有分析師呼吁“不要高興得太早”。

券商Cowen分析師Matt Ramsay認為,英特爾可能計劃委托臺積電代工芯片,但臺積電的其他客戶與英特爾有競爭關系,或反對臺積電優先處理英特爾的訂單,臺積電可能也不愿意為英特爾挪出大量產能。St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Stacy Rasgon直言,臺積電已沒有產能為英特爾服務。

“離婚”消息一個月前剛剛官宣

一個月之內,英特爾已經兩度讓市場大吃一驚。除了這次的“外包”事件,6月底,蘋果宣布旗下Mac電腦未來將放棄英特爾芯片、轉向自家芯片的消息也令人側目。

從技術角度來看,蘋果轉向自家芯片的主要原因是英特爾性能提升放緩。畢竟,在長達十五年的合作事件里,蘋果已經長成擁有強大芯片設計能力的公司,計算機也不再是其主營業務。

對英特爾而言,蘋果放棄英特爾電腦芯片對其營收的影響也相對有限,且結束合作有望幫助英特爾將更多資源集中在增長更為迅速的數據中心業務上。

標簽: 英特爾股價

上一篇:全球首款4TB容量的PCIe 4.0 SSD亮相 性能方面卻有所倒退
下一篇:基于英特爾芯片的升級版iMac或在本周亮相 蘋果重新設計iMac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