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云游戲的概念再次火爆 前景光明道路曲折

發布時間:2019-05-15 10:13:28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PC硬件發展史上,總是伴隨著游戲的身影。《魔獸世界》《孤島驚魂》《絕地求生》等一批游戲,直接推動著玩家對硬件設備進行更新換代,以適應此類頂級游戲對硬件性能的要求。

然而,這樣的模式或許將被終結。在今年于美國舊金山舉行的游戲開發者大會上,谷歌推出了自家的云游戲服務Stadia:玩家打開任意一臺電腦,只需點開Chrome瀏覽器,幾秒鐘內就能在網頁上玩到3A級作品《刺客信條·奧德賽》,游戲界面可在手機、筆記本、智能電視等多個設備間自由切換。

盡管早在2009年就有公司開始提供云游戲服務,并以失敗告終;但隨著谷歌、亞馬遜、微軟等科技巨頭紛紛入局,如今云游戲的概念又再次火爆。

曾一度折戟沉沙

谷歌入局云游戲服務并不令人意外,這只是科技界巨頭覬覦“多金”的游戲領域的表現。

作為極度成熟的游戲市場,多年的積淀已為游戲公司構筑了“護城河”,外來者試圖成功地分一杯羹的幾率微乎其微。于是,成熟的游戲公司較少涉足的云游戲,成了科技巨頭切入游戲領域的絕佳入口。

所謂云游戲,是云計算技術在游戲領域的一種應用。“通俗地說,云游戲就是將游戲放在云服務器上去運行,玩家終端無需安裝游戲,也無需擁有圖形運算和數據處理能力。”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閆懷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早在2009年的游戲開發者大會上,在線游戲服務商Onlive公司就憑借云游戲服務一舉成名,其利用云游戲演示的《孤島驚魂》,至今仍為許多玩家津津樂道。彼時,云游戲承載了許多玩家的期望:跨平臺玩游戲、打破設備限制……這一切,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該公司的技術被收購,公司也最終以停止運營而告終;另一家重量級云游戲服務商Gaikai,于2015年被索尼公司收購。彼時,業內人士認為,高昂的帶寬、服務器成本,虛擬壓縮技術不成熟,加之始終未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導致了云游戲折戟沉沙。

不過在閆懷志看來,隨著云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云游戲在技術上已達到了成熟商用的水準。“游戲是非常適合應用云計算技術的領域之一。”閆懷志說,“云計算技術可實現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地配置計算資源,其目標是使用戶通過網絡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最大限度地使用虛擬資源池,處理大規模計算問題。這些特點與大型游戲的需求契合度非常高。”

基于此,科技公司對云游戲的關注度在2019年迅速升溫。就在谷歌推出Stadia前,就有媒體報道亞馬遜正在開發云游戲服務,考慮到亞馬遜是全球最大的云計算公司之一,涉足云游戲也在情理之中。微軟則在去年就宣布了Xcloud云游戲計劃,國內以騰訊為首的公司也被傳或涉足云游戲領域。

前景光明道路曲折

盡管云游戲看上去發展前景一片光明,但前進的道路卻依然十分曲折。盡管英偉達正在運行GeForce Now云游戲服務,其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卻直言,云游戲永遠不可能取代PC。他認為,玩家在玩游戲時,需要設備在幾毫秒內做出反應,而云游戲設備的時延可長達幾百毫秒。

“時延就可能造成畫面卡頓,這十分影響玩家的游戲體驗。” 資深玩家余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除技術問題外,云游戲的商業模式也并不明晰。當前,游戲公司大多通過多個平臺販賣游戲,即“按份售賣”,單個游戲價格在幾十至幾百元不等。以游戲公司R星的代表作《GTA5》為例,其全球銷量已經突破一億份,總收入超過了60億元。

云游戲的收費方式不是“按份售賣”,而是大多以包月的形式將游戲“租”給玩家。這與現有商業模式幾乎完全相悖,勢必影響到游戲本體的銷量,因此游戲公司缺乏擁抱第三方云游戲平臺的動力。”余磊說。

盡管如此,云游戲依舊被認為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云游戲還有許多可以進步的空間,比如虛擬化的輸入技術、高效視頻編碼技術等,這使得云游戲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閆懷志說。

標簽:

上一篇:《自我性賴》性教育游戲:學習“硬核”性科普
下一篇:《魔獸世界》經典懷舊服將上線 很多古早設定可能不會玩家們接受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