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本來就讓不少家長頭疼,聰明的“熊孩子”則讓更多家長直呼“傷不起”!4月3日到6日(注:4日停游),省城一名10歲的“熊孩子”為了玩游戲,以上網(wǎng)課為由拿著家長的手機瘋狂支付買裝備,3天時間消費了萬余元。
最近一段時間,省城市民王女士因為這件事著急上火,她有些后怕,又有些心疼。王女士說,如果不是及時發(fā)現(xiàn),還不知孩子會花掉多少錢。開糧油店的她,扛一袋50斤的面上6樓最多賺8元,辛辛苦苦賺的錢孩子一下就花掉了,太心疼。
4月15日到19日,山西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讓記者感到驚訝的是,熊孩子不僅猜出了家長的支付密碼,還“銷毀”了所有支付記錄,將支付記錄全部刪除。
一條微信支付記錄 家長才發(fā)現(xiàn)孩子在玩游戲
王女士夫婦是河北人,來太原已有3年時間,這些年夫妻二人經(jīng)營著一家糧油店,帶著正在讀三年級的小兒子租住在萬柏林區(qū)漪興路的一個小區(qū)里。每天早晨起床后,她都習(xí)慣看一下前一天微信的收付款記錄,看一看前一天糧油店的進出賬情況。
4月7日一早,手機里的一條628.56元的微信支付記錄引起了王女士的注意,這條支付記錄的支付時間是4月6日23時01分24秒,這個時間她已入睡,微信支付購買商品的名稱是和平精英點券,只有小學(xué)文化的她對此一頭霧水。“我以為是丈夫拿手機買東西了,問了后才知不是他。我就問了下在老家的大兒子,大兒子說那是玩一款叫‘和平精英’的游戲買裝備花錢了。我第一次聽說玩游戲也要花錢。”王女士說,直到這個時候,她才知道平時拿她手機提交作業(yè)的小兒子,還用手機玩游戲。
王女士說,起初她以為只有這一筆消費,就讓大兒子幫忙查了一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用她信用卡支付游戲的不止這一筆消費,還有30余條消費記錄,消費時間是從3日到6日(4日停游),消費金額達到萬余元。“大兒子幫忙在騰訊客服公眾號進行申請,由于大兒子不是監(jiān)護人無法申請。我就在大兒子的指導(dǎo)下,通過騰訊客服公眾號進行申請,可材料遞交到一半就怎么也進行不下去了,我也不知道怎么辦,也不知道找誰,希望山西晚報能幫幫我。”王女士說。
熊孩子先猜出支付密碼 再刪除支付記錄
之前的支付記錄都去哪里了?支付時難道是免密的嗎?10歲的孩子又是如何猜出密碼的?帶著這些疑問,4月15日下午,山西晚報記者見到了王女士和她的小兒子。一見山西晚報記者,王女士就把手機相冊里的截圖一張張翻開給記者看,照片上的截圖顯示的是一筆又一筆的游戲消費記錄,最多的一筆是1528元,其次是1000元,有好幾筆支付金額是628.56元,最少的支付金額是5.82元,而支付的方式大多是一家銀行的信用卡。把這幾十條消費記錄加起來,3天就花掉了萬余元。
山西晚報記者看到,第一筆是4月3日15時34分28秒支付的648元,最后一筆的支付時間是4月6日23時01分24秒。這些支付記錄中,支付的時間大部分是中午和晚上的時間,也有凌晨零時和1時的支付記錄。
“我平時店里忙,中午和晚上回來后,現(xiàn)在網(wǎng)上授課,孩子說要用手機看作業(yè)和提交作業(yè),我一回到家,孩子就把手機拿走了。”王女士說,她沒想到孩子拿她的手機不光是看作業(yè)。
在游戲中支付購買后,微信支付里會有記錄,銀行也會發(fā)送扣費短信。這些短信內(nèi)容都去哪里了?“我都刪了。”王女士的小兒子說,媽媽手機上的支付密碼,他在一天的時間里試了20多次,手機還被鎖了好幾次,最后試出的密碼是媽媽的生日。
采訪時,讓山西晚報記者印象深刻的不是王女士的容貌,而是她那雙像極了男人的手,那雙有些粗獷又滿是裂紋的手。王女士說她沒啥文化,能干的就是苦力活,這雙手跟著她吃了不少苦。“只要有飯店需要米面,不管多遠,我都會送過去,每袋50斤面也就賺2元??钢嫠偷骄用窦业?樓,最多也就賺8元。”王女士說,賺的都是辛苦錢,可孩子大幾百上千元的花錢買游戲裝備,太虧了。
孩子無法體會父母不易 記者幫忙遞交相關(guān)材料
在與王女士的小兒子聊天的半個多小時里,孩子說他知道5元、50元和100元分別能買到什么東西,他對錢有概念。在山西晚報記者告訴他,媽媽送一袋面給飯店才賺2元錢的時候,他說他跟媽媽一起去送過,“并不累呀。”聽到孩子這樣說,王女士告訴孩子:“你拎的是20斤的大米,你走的還是平路,讓你背著50斤的面爬樓,看你累不累?”
王女士說,孩子還是不知道他們賺錢的辛苦,那天孩子知道他錯了,所有作業(yè)全部正確,和以前錯很多相比真的一點兒也不一樣。
離開前,山西晚報記者教了王女士和她的孩子怎樣在電腦上看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同時告訴王女士更改微信的支付密碼,和信用卡解除綁定。
4月17日下午,多次聯(lián)系后,山西晚報記者打通了騰訊客服電話,工作人員在得知這一情況后,說他們非常重視,會在24小時內(nèi)有專員給王女士回電,盡最大能力幫助王女士,并會以關(guān)懷金的形式讓王女士進行申請。
大意沒改密碼 熊孩子玩游戲又花出去數(shù)千元
在得知騰訊客服的答復(fù)后,王女士又給山西晚報記者發(fā)來一張微信支付賬單中的截圖,王女士說,其中一項充值服務(wù)9283.84元是玩“和平精英”游戲的消費總記錄,前兩天采訪時一直以為都是“和平精英”游戲消費記錄的“廣東天宸”,其實是另一款叫“奧特曼之格斗超人”游戲的消費,王女士詢問能否也幫忙聯(lián)系一下。
采訪時,山西晚報記者記得這一項游戲的消費金額是1395元,而王女士發(fā)來截圖的消費金額卻達到3491元。“這個事怨我,我想等這個事處理完了再換密碼,再解綁。我丈夫過生日,就把手機給孩子玩,誰知道他又花錢了。”王女士說,她現(xiàn)在特別后悔沒有及時變更密碼,發(fā)現(xiàn)孩子又消費后,她立即變更了密碼,也對銀行卡進行了解綁。
4月19日上午,多次聯(lián)系后,山西晚報記者撥通了vivo互聯(lián)網(wǎng)客服熱線,工作人員在查詢了王女士孩子消費的商戶單號后,說會給王女士發(fā)送一條短信,讓她根據(jù)上面網(wǎng)址上的內(nèi)容進行填寫,他們的工作人員在核實后,確認是未成年人進行的消費后,會退還相關(guān)費用。
隨后,王女士給山西晚報記者打來電話,說她已經(jīng)收到了短信,也填寫了相關(guān)信息,感謝山西晚報記者連日來的幫忙。在此,她也想通過自己的情況,提醒其他家長們,孩子每次拿她手機的借口都是要看作業(yè),其實是以看作業(yè)為由玩游戲,家長們不要把支付密碼設(shè)置得太簡單,防止被孩子猜出,也不要隨便放心地把手機交給孩子,學(xué)習(xí)時如果條件允許,盡可能陪在孩子身邊。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wǎng) - 科普類網(wǎng)站
聯(lián)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quán)所有:科普信息網(wǎng)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jīng)允許不得復(fù)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