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雖已過半,可孩子們對游戲的熱情絲毫不減,各式各樣的網絡游戲中都能看到孩子們的身影。近期深圳市公安局羅湖分局發生幾起未成年人為破解防沉迷健康系統被詐騙的案件。
警方介紹,此類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貪玩的性格特點,在網絡平臺上以“廣撒網的形式”,隨機選擇未成年人進行聊天,謊稱可以解除防沉迷健康系統的限制,隨后套取其家長的個人信息從而進一步獲取手機號碼、銀行卡賬戶密碼進行盜刷,獲取利益。
7月30日下午,東曉派出所接到一名14歲小女孩的報案,其稱自己在某平臺留言中發布尋求破解防沉迷健康系統的信息,隨后有人聯系其稱可破解防沉迷系統。受害人便主動加其QQ進行聯系。在聊天中,對方向受害人索取微信賬號和手機號碼、驗證碼等,之后,對方稱剛剛給受害人的微信轉賬一筆錢,要求受害人通過紅包的形式發還給他。受害人信以為真,共發送次微信紅包,共計1270元。待受害人查看其微信賬戶時發現,原來微信零錢中的金額都是從自己微信綁定的銀行卡中提現出來的。
無獨有偶,不日,東門派出所也接到一起報案,報案是一名14歲的學生,據其描述,自己在某貼吧上看到有人發帖,聲稱可以破解網游防沉迷健康系統,于是便主動詢問對方有關破解防沉迷健康系統的事項,并添加了對方的QQ,對方告知其需要一名成年人的微信賬號,于是受害人就把自己母親的微信賬號發送給了對方,與此同時,受害人將微信登錄驗證碼也發送給了對方,緊接著,對方發送一個人臉識別的鏈接,受害人便拿著手機去找自己母親進行人臉識別,之后陸陸續續收到多條轉賬短信,被轉走5萬元人民幣。
經警方調查了解,防沉迷健康系統就是針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利用技術手段對未成年人在線游戲時間予以限制的系統。此類犯罪分子利用未成年人社會經驗不足,思想不成熟、貪玩的性格,或在網絡上發布可以破解防沉迷健康系統的虛假信息,隨機搭訕未成年受害者,謊稱需要完成一些操作才可獲得解鎖方法,在未成年受害人上鉤后,再騙取其轉賬付款或提供微信賬號、密碼或銀行卡號等信息,最終將微信上的零錢轉走。
羅湖警方在此提醒,廣大家長應當引導自己的孩子正確看待網絡游戲,在學習之余,引導孩子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發展的興趣愛好或者休閑活動。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反網絡詐騙知識的教育,提高孩子們的自我防范意識和甄別能力,加強微信、支付寶、銀行卡等支付方式的自我監管,不要將支付密碼或者方式告知孩子,減少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撰文】豐雷 鄧子良
【通訊員】魏巍
【作者】 豐雷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