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用于在患者正常診斷前六年發現阿爾茨海默癥(老年癡呆)。
醫生使用帶有自主學習功能的計算機來檢測腦部掃描的變化,這種變化對人類來說很難把握。
該系統能夠在40名患者中確定老年癡呆癥,平均用時6年時間,然后才能正式確診。
來自謝菲爾德大學的英國人工智能專家Noel Sharkey教授對調查結果表示:“這正是深度學習所要求的任務—尋找數據中的高級模式。
“雖然樣本量和測試集相對較小,但結果非常有希望,因此更大規模的研究是值得的。”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Boffins使用來自1,002名患者的2,100多次掃描對該計算機進行了訓練。
掃描通過跟蹤注入血液中的放射性液體來測量大腦活動。
研究已經將阿爾茨海默癥的發展與某些大腦區域的特定變化聯系起來,但這些變化很難發現。
阿爾茨海默氏癥的算法能夠教會系統自己識別表明疾病的腦部掃描模式。
作為最后的測試,它從40名之前從未研究過的患者中進行了40次掃描。
事實證明,在患者被診斷出多年之前,它在檢測阿爾茨海默病方面是100%準確的。
負責該項目的Jae Ho Sohn博士說:“我們對算法的性能非常滿意。它能夠預測每一例發展為阿爾茨海默病的病例。”
早期發現阿爾茨海默氏癥可以為減緩甚至阻止疾病進展的新方法打開大門。
來自阿爾茨海默氏癥研究中心的Carol Routledge博士說:“在任何癥狀開始出現之前,導致癡呆的疾病在大腦中潛伏長達20年,通過人工智能的提前預測,醫生可以提前進行干預。
“這項研究顯示了機器學習有助于早期發現阿爾茨海默氏癥等疾病的潛力,但在我們能夠正確掌握這種方法的之前,需要在更大的人群中實驗這一發現。”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