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同仁堂國際”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互聯網醫院牌照,其依托的線下醫療機構是銀川市中醫院。同仁堂國際由北京同仁堂國藥投資建立,是一家做“互聯網+中醫藥”的企業,核心業務為跨境中醫藥電商以及互聯網醫療。
這是寧夏互聯網醫院新規出臺后,第一家在當地獲批的互聯網醫院,也是在銀川市落地的第一家涉足中醫的互聯網醫院。迄今,在銀川市落地的互聯網醫院已達27家。
銀川同仁堂國際互聯網醫院牌照
此前,寧夏衛健委于1月14日發布《寧夏回族自治區互聯網醫院管理實施辦法(試行)》,在國家衛健委去年7月發布的《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細化,明確要求“互聯網醫院依托的線下實體醫療機構級別必須是二級及以上的醫療機構”。銀川市中醫院就是一家中西醫結合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院。
在國家版《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中,僅明確提出互聯網醫院必須依托線下實體醫療機構,而對具體的實體醫療機構類別并無硬性規定。
目前,寧夏是全國首個對互聯網醫院所依托線下實體醫療機構的級別做出明確規定的省份。不過,目前寧夏所有的互聯網醫院只落地在銀川市。
據銀川市衛計委“互聯網+醫療健康”辦公室主任呂曉燕介紹,二級以下的醫療機構更側重于全科服務,而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的科室比較齊全,“從監管的角度考慮,線下醫院科室齊全也便于互聯網醫院行為的監管。”
按照國家版《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開設的科室要與所依托的實體醫療機構臨床科室保持一致。也即,線上的科室設置只能少于或等于線下的科室設置。
在互聯網醫院領域,寧夏無論是政策還是具體實踐,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此次當地的新規也可能成為互聯網醫療政策的一個新風向。
對此,也有互聯網企業負責人認為,寧夏在互聯網醫院的發展路上走了回頭路。“國家層面的政策把互聯網醫院依托的實體醫院等級規定取消了,目的就是讓實體醫療和互聯網醫療能夠更加便利地融合,放大醫療資源的供給、促進醫療資源的流動,以此來解決醫療資源的不均衡。”
所有企業需重新申請拿新牌照八點健聞獲悉,寧夏版《辦法》在國家版《辦法》的基礎上要求:線下實體醫療機構可與多家第三方合作共建互聯網醫院;對于慢性病、常見病處方,在掌握患者病例后,對相同診斷可提供復診服務;多點執業醫師需5年獨立臨床工作經驗;不得給6歲以下兒童開具處方;合作的線下實體醫療機構必須為二級以上醫療機構。
而在國家版《辦法》中,對多點執業醫生的臨床工作經驗要求是3年以上。
相較而言,寧夏版《辦法》的規定更嚴格。“我們是根據實踐兩年后的管理經驗定的規則,應該說是更符合銀川實際。”呂曉燕告訴八點健聞。
這意味著,所有此前在當地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的醫院都要重新申請牌照。呂曉燕介紹,這一工作本周已經開始,此次審批實行“缺項審批”,也即已經審批注冊過的互聯網醫院無需注銷,只需補充提交此次新政策要求的材料即可。期間互聯網醫院的業務不受影響,可以繼續運營。按照規定,材料齊全者,可在5個工作日內拿到新證。
針對部分企業目前無法實現與二級醫院合作的情況,銀川衛健委將根據實際情況,向其推薦合適的二級及以上醫院。目前,銀川市所擁有的二級及以上醫院為15家。
銀川市副市長陳艷菊在近日“銀川互聯網+醫療健康”協會座談會上表示,“衛生行政部門一定要服務好企業,只要是國家政策法律允許的,銀川市有關部門將盡全力為大家解決有關問題。”
針對一家線下醫療機構可與多個企業合作共建互聯網醫院,企業之間會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呂曉燕表示,當地政府部門在選擇企業的時候就在引導差異化定位和發展。
“比如依托同一家線下醫療機構,有的企業擅長做腫瘤,有的企業擅長做骨科,有的擅長做心電,有的則是全科覆蓋。”呂曉燕介紹。
實際上,此前就已有多家企業紛紛入駐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比如“唯醫”(骨科)、“好大夫”線下依托的醫院都是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
但是,呂曉燕也表示,“即便企業之間有競爭,那也是好事,這樣能推著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且就算多家企業獲批的診療科目是相同的,他們其實更多服務的是全國的患者,所以彼此之間也不存在太多競爭。”
呂曉燕透露,寧夏互聯網醫院目前累計服務患者達980萬人,當地患者約100萬人。寧夏人口總計600余萬,銀川人口約200萬,從該比例來看,當地患者對互聯網醫院已有較高的接受度。
現階段,寧夏使用互聯網醫院服務的更多是慢病患者。呂曉燕告訴八點健聞,2018年,寧夏嘗試通過線上家庭醫生簽約,來做高血壓O2O慢病管理,由此建立慢病分級診療的規范化管理。2019年計劃探索的是慢阻肺這種慢病,以后會逐步擴展到腫瘤類疾病。
互聯網醫院政策一波三折三年前,銀川是全國第一個嘗試做純線上互聯網醫院的城市。
2016年,銀川市發布《互聯網醫療機構監督管理制度》、《銀川互聯網醫院管理工作制度》、《銀川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等三個政策,系列創新性實踐接連展開:
互聯網醫院列入醫保定點醫院;電子處方與醫保系統下的藥店全面接入;醫保個人賬戶支付網上診費;有限試點以醫保統籌賬戶支付網上診費;互聯網醫院可作職稱評定等等。這些實踐自成體系,領先全國。
2016年12月,“好大夫智慧互聯網醫院”落地銀川,成為銀川首個互聯網醫院。與2015年12月在烏鎮亮相的烏鎮互聯網醫院不同,好大夫智慧互聯網醫院并不需要與線下的醫療機構簽約或合作,就拿到了銀川市頒發的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而烏鎮互聯網醫院則是“微醫”與線下的桐鄉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這是全國首個互聯網醫院。
繼好大夫之后,一批互聯網醫療企業蜂擁銀川。互聯網醫院可以讓一部分遠程問診合法化,還可以在線開處方,這于當時苦于尋找商業模式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帶來了一絲新曙光。
2017年3月,微醫也將互聯網醫院開到了銀川,但其與好大夫的區別是有線下實體:微醫與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共建了一個實體并掛牌寧夏互聯網醫院。
緊接著,“丁香園”、“北大醫信”、“春雨醫生”、“醫聯”等15家互聯網醫療企業一次性“組團”與銀川市政府簽約,正式獲得互聯網醫院資質,進駐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基地。
就在企業“組團”簽約互聯網醫院三天后,一篇名為《勁爆!傳好大夫“虛擬互聯網醫院”被國家衛計委叫停》的消息曝料,國家衛計委(現名國家衛健委)將叫停好大夫互聯網醫院。消息稱:國家衛計委對于沒有線下實體醫院支撐的“虛擬互聯網醫院”有很大顧慮,擔心這種模式引發企業跟風效仿引起市場錯亂。
很快,相關企業紛紛發布聲明辟謠。銀川市副市長郭柏春回應“叫停風波”稱:“目前沒有接到國家衛計委叫停虛擬互聯網醫院的文件,也沒有聽到過叫停的說法。”
但這場風波對剛剛起步的互聯網醫院帶來不小沖擊。2017年4月,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宣布,已正式簽約成為好大夫在線銀川智慧互聯網醫院的線下基地醫院。
2017年5月,國家衛計委發布《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在網絡上流出,在行業引起極大爭議。
這份征求意見稿對互聯網診療作了嚴格的準入管理,僅允許兩種情況下方能開展互聯網診療:第一,只能是醫療機構間的遠程醫療服務;第二,只能是基層醫療機構的慢性病簽約服務。除此以外,禁止所有其他的互聯網診療活動。不過,官方最終未公開這份征求意見稿。
約一年后,2018年4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推動互聯網醫療發展。《意見》中明確規定,允許依托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線上線下一致監管。
2018年4月底,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赴銀川調研,對銀川互聯網+醫療的模式給予了肯定。隨后,李克強總理赴銀川調研,指出銀川模式能解決西部當前優質醫療資源不充分的問題,并倡議寧夏要把互聯網+健康做成一個試點,摸索一些經驗,逐漸推向全國。
為什么是銀川?作為全國第二批醫改試點城市的銀川,一直重點發展大數據、“互聯網+新技術”,因此也較早開始“互聯網+醫療”的探索。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銀川當地的醫保資金外流,政府希望能夠改變這一現狀。
“2017年銀川有8000人去北京住院,醫保共計花費1億元”,銀川市衛計委主任馬曉飛此前曾對媒體表示,他希望利用互聯網醫療把這些病人留在銀川。
馬曉飛認為,一方面許多病人對本地醫院不信任。另一方面,他也坦承銀川的醫療水平確實與北上廣存在差距。
這也成為銀川積極嘗試互聯網醫院的一大動力。
在一定程度上,銀川的互聯網醫院模式實現了多方共贏。呂曉燕舉例說,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心電圖科室此前每天只能做50例左右的心電圖,平均每名患者需花費20-30分鐘。這是因為醫生既要做診斷,還需獨立完成一整套心電圖的操作。如今,流程優化后,這家醫院每天能做300例心電圖,其中約一半是對基層醫療機構上傳的心電圖數據進行診斷。基層醫療機構對每名患者收費10元,再將其中3元分配給上級醫生,作為后者遠程診斷的報酬。
需要提及的是,無論對于互聯網醫院還是線下的實體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和安全都是最大的風險。降低風險,除了靠企業自律,還需政府的監管。
現在,呂曉燕坐在辦公室里,通過一塊屏幕,就能在后臺準確掌握銀川所有互聯網醫院的具體醫療行為是否規范。這就是銀川市于2018年4月正式上線使用的互聯網醫療監管平臺。據呂曉燕介紹,這個監管平臺已從銀川市變成了寧夏衛健委的監管平臺。
監管平臺主要監管醫療行為,一方面對互聯網醫療的整個流程從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進行監管;另一方面還對醫保、醫療、藥品進行數據監管。銀川還要求各家互聯網醫院把所有的數據接到一起,假如醫生違規開處方,后臺信息會有預警,這一處方就無法開出。“這些規則,是通過這兩年多來互聯網醫院實際運行的一些數據來設置的。”呂曉燕表示。
如今,互聯網醫療已逐步成為銀川的一個新興產業。馬曉飛在近日“互聯網+醫療健康”協會座談會上,分享了寧夏“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新規劃:下一步,希望“互聯網+醫療健康”把過去的存量需求釋放出來,解決老百姓的醫療乃至預防保健、康養結合等問題,讓寧夏示范區真正擁有完整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生態體系。“寧夏的互聯網醫療,應當立足銀川、服務西北、服務全國甚至是一帶一路。”
標簽: 互聯網醫院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