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25日,2019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順義國家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據介紹,本屆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以“共建生態 智領未來 開啟汽車新時代”為主題,匯集了汽車產業鏈上下游數百家企業參展,展示了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概念、5G遠程駕駛、無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物流車等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案例與先進解決方案。
在大會開幕式上,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發表了主題演講,闡述了華為公司“不造車”,但會利用ICT技術賦能汽車產業鏈,幫助合作伙伴造“好車”、“造好”車的戰略布局,受到了行業廣泛關注。
23日,華為在北京臨空皇冠假日酒店召開媒體見面會,徐直軍一一解答了記者的提問,并表示,“我們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實現徹底的無人駕駛,但是在走向終極目標的過程中,它是可以創造價值的。目前特斯拉已經在給大家創造價值了。”同時,徐直軍直言:“在這一點上,特斯拉現在能做到的,我們都能做到。”
見面會一開始,徐直軍再次強調了華為在汽車產業鏈的戰略定位。他表示,華為的定位是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所謂增量部件,是指面向未來的智能電動平臺、自動駕駛平臺與智能座艙這一類能夠幫助駕駛者得到更好體驗的未來電動汽車零部件。徐直軍坦言:“華為在ICT行業長期積累,能更好的滿足智能網聯汽車場景對這些增量部件的需求。”
徐直軍透露,22日他所提到的華為智能駕駛平臺、智能座艙平臺、智能電動平臺和智能網聯平臺四大平臺都將是華為未來同步發展的四大戰略平臺,在華為公司內部,每一個平臺都成立了單獨的部門組織各自負責技術攻關。發展前期,華為將為四大平臺傾注同樣的資源與資金,但隨著技術的推進和成果的涌現,哪個平臺發展的更快、更好,哪個平臺將得到公司更多的資源側重。
“華為公司終端部門一直在做面向汽車行業的連接模塊,但他們所做的,僅僅是聚焦在‘把車連接起來’的簡單的通信模塊。”徐直軍進一步闡述道。“現在,華為成立專攻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智能網聯汽車BU部門,致力于智能網聯汽車的解決方案和產品研發,基本上涉足到從傳統汽車到新能源汽車,以及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的廣泛層面,該部門所研發的增量部件,將在產業鏈中占據巨大的體量。”
未來,智能網聯汽車將擁有一個“大腦”,即MDC移動數據中心,這將成為未來智能網聯汽車所搭載的CC架構與傳統新能源汽車的EE架構之間本質的不同。傳統的EE架構因其沒有配置MDC移動數據中心,注定了其無法滿足未來智能網聯汽車提供通信與計算要求,必將會被產業淘汰。
徐直軍介紹:“未來真正實現自動駕駛的時候,智能網聯汽車需要360度實時感知,這邊要求汽車搭載多個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及超聲波雷達等探測設備,這些設備所產生的事實數據量和信息量將是巨大的。智能網聯汽車需要在一瞬間完成對這些信息的處理和決策,同時還要保證決策內容的絕對正確,進而發布指令,直接掌管四個車輪的動作。如此巨大的算力需求僅靠傳統自動駕駛算法必然是不夠的。此外,海量的信息傳輸將要求車輛必須支持大帶寬網絡接入,用通信語言來說,就是要支持10G接口,甚至是25G、100G的接口。這一要求,傳統的EE架構不太可能實現,這就要走向通信和計算相結合,也就是我所說的CC架構。”
徐直軍認為,想要實現真正的自動駕駛,CC架構將是必須條件。他舉例稱,近年來,全球自動駕駛汽車案發生多起交通事故,但其中90%的事故是因駕駛員的誤操作而引發的。未來,MDC移動數據中心將能夠完全取代人類駕駛員的作用,甚至要比人類做的更好,操作更精準,因此,這一技術的運用或將從根本上消除人為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
徐直軍笑談:“現在,幾乎所有的車企都在研究新的架構,只是叫的名字不一樣罷了。我們將新的架構命名為CC架構,是因為計算和通信本就是華為的本行。至于受到行業公認的下一代未來機構叫什么,現在并沒有定論。CC架構的研發本就不難,只是因為華為在這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能夠很快地向合作伙伴提供增量部件,這或許是成為CC架構這一名稱能夠得到行業認可的的生長土壤。”
隨后,在媒體的要求下,徐直軍詳細解釋了CC架構的工作原理與分布構成。他表示,華為推出的CC架構包括分布式以太網洛和和三個域控制器,包括智能座艙平臺、智能駕駛平臺和整車控制平臺。三大平臺將擁有各自獨立的操作系統,通過以太交換技術統一的整合起來。
徐直軍表示:“我們未來希望把車上的上百個CPU和智能駕駛的能力,放到三個域控制器,然后通過以太網連起來,把所有的傳感器連起來。為什么搞分布式網絡呢?因為,未來車需要不僅一個以太交換機,可以每個角放一個,每個角的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攝像頭直接接到這里,從而把線束減少。”
此外,徐直軍還說到,“鴻蒙只是接到智能座艙,汽車大腦的操作系統還沒取名字,整車控制操作系統,也還沒有取名字。鴻蒙本來是我們一個內核產品的名字,在市場監管總局那里注冊了,不知道哪個媒體朋友看到了,就說它是我們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炒了幾個月。我們公司內部都沒有說它是我們手機操作系統,我讓余承東好好討論叫什么名字,他們說如果取新的名字,還要解釋鴻蒙不是我們的手機操作系統,所以干脆就用了鴻蒙。所以,智能座艙的操作系統也自然被稱為鴻蒙了。”
最后,徐直軍回應了媒體對于華為智能網聯汽車解決方案研發進度的擔憂。他表示:“行不行要看結果,就是現在我說行,你心目中也不認為行,只有把東西做出來,你才說行。”他認為,在華為的產業鏈布局中,MDC是“大腦”一樣的存在,所有的智能都將依靠它來實現。華為最大的優勢就是智能終端和智能座艙平臺將共享一個一個和生態,華為與所有的車企做了溝通,其中最核心的內容便是把華為智能終端的生態系統直接搬到車上,當前已經取得取得一定的成果。
“我們很清楚,華為就是做ICT技術,適應智能網聯汽車的需求,并為其提供匹配的設備供應商。能做什么,我們才做什么。”徐直軍總結稱。“未來,一個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傳統部件構成只占30-40%,本質上它就是鋼鐵,加上座位。未來能夠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汽車,一個車的價值構成60-70%和電子、計算、通信、軟件相關。做我們這個行業的,肯定看到了這個趨勢,車的價值未來更多的構筑在ICT技術范圍內。”
標簽: 徐直軍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