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寧海在全省首創“校園110云課堂” 給孩子補充課外知識的“營養

發布時間:2019-11-05 11:22:14 來源:寧波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點擊進入下一頁

這是“校園110云課堂”第一次開講時的情景。(公安提供)

記者 王曉峰 通訊員 周國亮

對于孩子的教育,光讀書可不夠,德育同樣不可或缺。遺憾的是,雖然各方都知道除了學好課內知識外,還要給孩子補充其他“營養”——課外知識,但現實因素制約,導致供需“隔河”相望:你需要的,我送不進來;我想要的,又找不到門路。

這種尷尬的狀況如今有了“解法”。從第一次直播時只有數百受眾,到后來的數萬學生同時觀看學習,寧海縣公安局躍龍派出所在全省首創的“校園110云課堂”平臺正在發揮積極作用。

受眾從數百至數萬

課外課相當有魅力

“最近很忙,除了正常辦案外,下午我又和學校老師一起去解決幾名學生的‘困惑’,接下來還要準備下一堂的直播課。”近日,有著“知心叔叔”之稱的寧海躍龍派出所民警葉振宇說起自己的“主播”經歷,充滿了“心酸”與欣慰。

今年4月26日,“校園110云課堂”正式上線,葉振宇成為孩子們線上的“主播”,雙方以“吐槽”及“彈幕”的方式進行交流,將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知識傳遞出去。這一次直播,受眾是城關中學七年級8個班的300余名學生。

5月15日,第二次直播開始。這次的“主播”是市公安局政治部教育訓練處民警,是一堂心理輔導課,主題是《壓力再認識》。這次受眾有了突破,1.2萬名寧海學生同時在線觀看學習。

6月19日第三次直播時正好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寧海縣公安局、衛生健康局和當地的飛狼救援隊派出專業人士上場,給孩子們講解防溺水及急救相關知識,受眾更多了,2.1萬名學生在線學習。

第四次直播是9月1日,開學交通安全第一課,觀看人數更是達到了9萬人,央視《新聞聯播》還對此進行了報道。

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9月19日,“校園110云課堂”第五次開講,主題是《牢固你的安全防護網》,主辦單位是寧海縣委宣傳部、縣公安局和教育局。“這次有5萬多人同時在線觀看,主要針對的是青少年,定位上排除了年紀還小的孩子。”民警說,主講人從“我是網絡警察”“別做網絡謠言的‘小跟班’”“防范網絡詐騙小貼士”三個方面,向同學們生動講述了如何辨析和應對無處不在的網絡謠言、如何預防網絡詐騙等。

“有了這個平臺,就能同時突破教室規模與人數等方面的限制,有效擴大了受教面。同時,它能高效地利用社會各界及各相關職能部門的資源,讓各種有益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課外知識進入校園。”寧海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說。

供需不再“隔河”相望

“橋梁”成功溝通內外

建立“校園110云課堂”是有起因的。據躍龍派出所社區民警陳曉平介紹,有一次為了找一名和家人吵架而離家出走的女學生,他們幾天幾夜不眠不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在校的中小學生是需要加強安全教育的,需要補充更多的實用型課外知識。但現實很‘骨感’,這方面的教育要大規模進校園,很難!”陳曉平說,他們與不少學校進行過接觸,學校很清楚“重才智而輕德育”的后果,也很歡迎課外知識能入校園。但難題是:這么多學生,每期只講一個主題,一個班一個班上過來,不僅時間成本過高且覆蓋率低得可憐,還會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

此外,還存在對接不暢問題。陳曉平說,通過調研發現,雖然各學校對于課外知識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但有一個共同點:想找專業人士來給孩子們上課,門路很難找,而且因為檔期等各方面原因,又很難成約。而有著強大課外資源的社會方,也有自己的苦惱——對接是難題。“這就好比有條‘河’隔在中間。”陳曉平說。

后來,躍龍派出所與轄區城關中學合作,率先試點推出了“校園110云課堂”平臺,做到宣講一場、覆蓋一大片。同時,借助這一平臺,平時難有機會上場的課外知識“富礦方”,尤其是一些民間公益機構也得到了展現的機會。

“云課堂”尚有不足

期待有專業的運營團隊

任何一項新機制草創,都會存在一些瑕疵。躍龍派出所首推的“校園110云課堂”同樣有美中不足之處。

人員缺乏是目前最緊迫的困難之一。目前運作“校園110云課堂”的主力仍是派出所民警,而且是屬于兼職性質的。民警本職工作過于忙碌,導致直播周期過長,且具體時間不定。

其次,派出所推出的這個平臺,盡管得到了上級部門的力挺,但其在邀請其他部門參與直播時難免出現身份不對等、對接不暢等問題。還有,“人脈”也限制了課外知識的廣度。從目前的運行狀況來看,平臺邀請的主講人多與公安部門有密切聯系,同時主講人多來自官方機構。

有鑒于此,有市民建議,相關政府部門應該為其“背書”并將其升格,成立專業的運營團隊并給予資金等各方面的保障,專題策劃,定期開課,讓這套機制真正融入學生日常安全教育。

同時,要鼓勵民間公益力量積極加入。比如,如今很“火”的主題教育,平臺可以邀請老兵來做一期直播,給孩子們講講當年的革命故事;也可以邀請一些非遺傳承人,來講講傳統文化方面的趣事,培養孩子們的文化自信;甚至,可以請一些有專長的家長來展示才藝,讓孩子們能多才多藝。

標簽:

上一篇:AI模擬和逝者對話? 做到原音重現需收集大量數據
下一篇:小米電視5系列正式發布 采用量子點屏幕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