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CES。
在外界吐槽CES變為“車展”“電視展銷會”之余,每年我們還是會看到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今年,背靠三星的NEON,就是那個值得關注的項目。
從去年年底,三星的人工智能項目NEON就在社交媒體上開始了預熱,坊間也有“仿生人”“人造人”之類的各種猜測。
1月7日,這個AI項目終于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官方團隊直接將其定義為了“新物種”。人工智能助手并不是個新鮮概念,NEON能有何不同?
不是智能助手的人工智能
從產品定義上,NEON和Siri、Alexa等語音助手就是兩類產品。
首先,NEON擁有”形象“,它能以虛擬人類形象出現在屏幕上,并能根據指令做出反應,比如和用戶聊天說笑等,出品方STAR Labs表示,NEON的反應是毫秒級別的。
NEON核心能力當然不是前臺的人物,而是后面的算力,它能夠生成各種各樣的形象,也就是所謂的千人千面。
你應該注意到了,這幾個虛擬形象和頭圖不同
“隨著時間的流逝,NEON將成為電視主播,發言人或電影演員,他們也可以只是你的伴侶和朋友。”NEON團隊介紹說。
理論上,未來可以看到一部完全有NEON虛擬人物出演的電影?
NEON和Siri等另外的不同是,它不是一個問答式的助手。
據官方介紹,它無法像一般的智能語音助手那樣,回答你提出的各種問題,比如明天的天氣怎么樣,林肯在哪一年去世,地球上最深的海溝是哪個等。它的定位更偏向于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一個普通人,確實無法像機器一樣掌握所有的知識。
之所以這樣設計,官方的解釋是:“NEON不是人工智能助手,更像我們人類,是一個獨立的生物,可以表達情感,并從中學習。與AI助手不同,NEON沒有從互聯網搜索天氣的接口,也不能播放你喜歡的音樂。”
NEON的能力體現在能夠學習表情、技能和反應。通過機器學習累計的數據和能力,他們會進化得更像現實生活中的角色,比如演員、發言人、電視主播等。團隊介紹,它具備共情能力,能夠真正理解人類的想法。
Neon首席執行官兼STAR Labs負責人Pranav Mistry說:“地球上有數百萬個物種,我們希望再增加一個。NEON將成為我們的朋友和合作伙伴,不斷學習和發展,并從互動中形成獨特的回憶。”
從演示視頻來看,NEON所打造的虛擬形象,除了衣服和皮膚的質感還有些“CG味兒”,一顰一笑間已經非常接近真實的人類了,即便長時間盯著看,也不會有所謂的“恐怖谷”效應(人類對于像人但又不是人的事物,天生的恐懼和厭惡)。
STAR Labs展示了NEON的幾種形象:瑜伽教練,銀行家,K-pop明星,新聞主播以及時裝模特等,NEON希望能讓虛擬形象參與到上述的職業工作當中。
實際上,虛擬偶像、家里的瑜伽教練、新聞主播等領域,我們已經看到了不少相關應用了,比如洛天依、視頻里的健身教練,搜狗此前也推出過虛擬主播等。如果NEON技術過關的話,似乎我們很快就能看到虛擬人物的上崗。
技術方面,NEON依靠的是兩套引擎,CORE R3引擎為Neon帶來實時響應能力,而SPECTRA引擎則負責提供情報,學習,情感和記憶,而后者還在研發當中。
關于隱私和數據安全,NEON承諾“除了用戶和他的NEON以外,沒有人可以訪問NEON的交互和。未經用戶的許可,NEON不會共享私人數據。”
當然,具體效果還要看最終成品的實際效果。壞消息是,NEON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有望在今年晚些時候與合作伙伴進行現實世界中的Beta測試,關于定價和具體方案等,還未公布。
NEON雖然跟三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它的背后,其實是一家獨立的公司——由三星出資的研究機構STAR Labs (Samsung Technology & Advanced Research Labs),位于灣區,由研究主管Pranav Mistry領導,后者于2012年加入三星,擔任全球副總裁和三星移動創新負責人。
2009年,還是MIT研究員的Mistry曾在TED上介紹過一個基于SixthSense投影儀的增強現實系統,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投射出各種用戶需要的界面。
當然這項技術在當時肯定還是不成熟的,他隨后選擇加入了三星,投身新項目的研究,三星的智能手表Galaxy Gear就是這位印度裔高管帶頭研發。
NEON在CES上有著單獨的展位,團隊也強調,盡管Neon由三星的研究部門組建,但它實際上并不是三星集團的一部分,STAR Labs將自己描述為“完全獨立、面向未來的公司,使命是將科幻小說變為現實。”
去年12月,Mistry在接受Livemint采訪時提到了“虛擬人”或“數字人”將成為現實,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虛擬新聞主播,虛擬接待員,甚至是AI產生的電影明星。”
不過他也提到,在科幻小說成為現實之前,人工智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NEON所暢享的場景,在短時間內可能還不會成為現實。
如果NEON后續能100% 實現預想的技術指標,那么它和現有的一眾智能助手、機器人相比,確實更往前邁進了一步。如果配上斯嘉麗·約翰遜的聲音(現在還能有臉了),或許真能實現類似電影《Her》中的效果。
對于三星這個電子巨頭來說,NEON是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二次嘗試。三星也有“傳統”的語音助手Bixby,但它的存在感確實不強,既不像Alexa那樣有著龐大的生態,也不想Siri、小愛等靠著出貨量保證使用率。盡管也在冰箱、電視等產品上得到了應用,但Bixby的處境稍顯尷尬。
2018年8月,三星宣布將在2020年之前在AI上投入220億美元,并在全世界范圍內雇用1000名AI方面專家,以尋找手機和存儲芯片之外的新增長動力。
NEON是如此投入下的第一個重磅項目,并且看起來它和手機以及任何現有的電子產品都沒有關系,它不會搭載在手機上,也不像是現在一些智能手機上那種玩票的虛擬形象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虛擬偶像”“瑜伽教練”等形象一樣,三星對于NEON的定位也是偏娛樂向的。
量子位的文章提到,根據三星提交給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的信息顯示,Core R3是一種用于創建、觀看、操作、編輯、存儲、發布和輸出虛擬人物的軟件,而NEON則被表述為一項基于虛擬人物的娛樂服務。
三星和Stars Lab的野心,是讓數字人物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是作為伙伴,還是專業人士,這種能夠自我學習、自我進化的AI 都能勝任。當然,理想總是很美好的,擺在NEON 面前還有很多現實的因素,比如技術到底能實現到何種程度,需求是否持續且穩定,以及落地到市場上的成本等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