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蘋果發布開發者版本的iOS13.4 beta 1更新,作為一個iOS13中的大版本開發者更新,蘋果在這一版本的系統上放了不少新功能,其中一個引起關注的,就是一個隱藏的API:CarKey。
這個功能雖然沒在這個版本被蘋果公開,但還是被開發者扒出來了,所謂API,就是一套蘋果系統中的程序編程接口,目的是提供應用程序與開發人員基于某軟件或硬件得以訪問一組例程的能力,而又無需訪問源碼,或理解內部工作機制的細節。而CarKeyAPI的功能,包括解鎖車輛,鎖定車輛和啟動車輛。API本身可以與配對汽車的車載計算機進行身份驗證,與現有的基于無線電的無鑰匙進入系統類似。用戶將可以借助汽車內部的NFC芯片從而使用iPhone/AppleWatch解鎖車輛,只需將iPhone/AppleWatch靠近車輛即可解鎖。
于是就看到很多文章說iPhone要能當車鑰匙了,但是別急,iPhone或者AppleWatch能不能當車鑰匙,這還真不是蘋果說了算,一個是你有沒有車的問題,另一個是車企愿不愿意用蘋果這套API的問題。
首先,在Model3上,特斯拉已經在用NFC卡片來作為車鑰匙了,Model3如果你不多花錢買車鑰匙,提車時候拿到的就是NFC卡片。上車前把卡片貼到駕駛員這側的B柱上可以解鎖車輛,上車后啟動車前需要把卡片貼到扶手箱前的感應區才能開車走。
剛好春節這段時間我開了幾天Model3,說實話,體驗并不太好,一方面是原本自己車如果配備了無鑰匙進入和無鑰匙啟動,本來鑰匙就是揣兜里就行了,根本不用做這么個掏出卡片刷卡的體驗,另一方面是目前Model3的鑰匙感應區就駕駛員一側,如果你沒有車鑰匙且不想用手機控制,每次從副駕或者后備箱拿個東西下車后,還是得繞回到駕駛員那一側來鎖車。更何況,因為自己沒這個使用經驗,我發現,單純一張卡片,比我實體車鑰匙可更容易忘帶了。我也問了問身邊的Model3車主們,幾乎大家都是配了特斯拉的實體鑰匙或者干脆就拿手機app控制。
除了特斯拉,現在支持用NFC卡片來解鎖車輛的廠商還是非常多的,比如寶馬,高端車型上也有電子NFC鑰匙,啟動原理和特斯拉類似,貼門把手解鎖,把卡片放在無線充電板上能啟動車。美版起亞索納塔有個app,可以直接用支持NFC功能的手機解鎖車。國內智能手機發展比較快,大多數手機都有app,所以像小米和華為這樣的廠商,包括很多國內的造車新勢力都會開發和適配NFC解鎖的功能。
用卡片解鎖,看著確實挺酷的,但是,朋友們,這玩意兒關鍵是不好用啊。
首先,NFC并不是個多有科技含量的產物,車上面的無鑰匙進入已經出現很多年了。無鑰匙進入,簡稱PKE(PASSIVEKEYLESSENTER)。這套系統一般與無鑰匙啟動相一同使用。行業內一般統稱為PEPS,即Passive Entry&Passive Start。PEPS系統采用RFID無線射頻技術,實現無需按動遙控器即可進入車內。
具體來說,鑰匙和車輛相關模塊中均有無線通訊收發器,車輛會在一定距離內感應到鑰匙,當車主攜帶鑰匙靠近汽車時,此時二者會對暗號,匹配完成之后,只需要按下門把手開關或者觸碰門把手感應區域,車門自動解鎖。當車主帶著鑰匙離開車子一定距離之后,車會自動上鎖進入防盜警戒狀態。這顯然是個比NFC卡片更方便的方式,無非就是要兜里揣個鑰匙。
但這也不是說蘋果的CarKey就毫無意義了,因為如果能用手機的NFC當做車鑰匙來使用,就可以完全不用帶任何車鑰匙出門,而且更重要的,是蘋果在ApplePay上就已經證明的,對于NFC技術的極高安全性。
首先相比于很多Android手機,蘋果是不會對任何第三方公開NFC權限的,只能蘋果原生的ApplePay可以使用,這也是蘋果至今都不支持手機模擬門卡的一個原因。而這么做的目的,在于對NFC功能的保護。舉個例子,ApplePay是與蘋果的TouchID或者FaceID來綁定的,而這部分信息,蘋果保存在單獨的一個硬件模塊上,處理器不會接觸到這部分安全數據,也幾乎沒有可能被破解。而ApplePay的支付機制也與傳統銀行卡幾乎完全一樣,用戶不需要使用類似于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這樣的中間商,就可以把iPhone當做一個傳統銀行卡或者公交卡來使用,也不一定要求手機必須得有比較好的網絡信號。這其實也是蘋果的NFC標簽要比大多數Android手機要安全的原因。
另一方面,用手機當車鑰匙,其實還可以延伸出很多便利使用場景,舉個例子,你可以通過某個app把鑰匙分享給某個人,而這個人只能使用一些特定功能,比如只能解鎖車門但不能把車開走,或者是只能把車開在一個特定的限速區間內。
只不過,這樣的功能,需要車企來為之做適配。
其實適配并不難做,只要支持NFC基本上就行。但是這其中就涉及到一個商業利潤的問題,大多數車企會愿意把這部分配置以比較高價的選裝配置來賣給消費者,因為相比于發動機動力或者是真皮內飾這些基礎配置,這部分配置成本更低,利潤更高,更容易為車企掙錢,另一方面,也更容易讓車企對同一款車型做出不同的配置和定位區分。
這也給了很多造車新勢力一個突出自己車型所謂“性價比”的機會,因為這部分配置也是最容易通過不高的成本,來在看似發展速度極其緩慢的汽車行業突出自己車型性價比的一個方法。
但消費者還是精明的,看起來再人性化的配置,對于車來說,其實也就是錦上添花,車好不好開才是關鍵,沒有人會為了這種配置去放棄一輛可能什么配置都沒有,但好開的車。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