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亞馬遜在2019年底也發表了基于5G的AWS Wavelength邊緣運算服務,且與全球主要的電信業者結盟,包括Verizon、Vodafone、SK Telecom與KDDI等。
國內,還有一些云計算公司也在努力發展邊緣計算,當然首先要說的就是BAT:
過去6年阿里云全球市場份額迅速增長,成為全球第三大云計算服務商。其對于邊緣計算也布局謀深,早在去年,阿里云就已經完成國內30多個省份300+邊緣計算節點的全域覆蓋,接下來會具體圍繞邊緣芯片/設備、邊緣計算平臺(操作系統)、城市邊緣中間件、城市邊緣應用及服務這4個邊緣技術棧進行布局。
去年8月,騰訊云推出物聯網邊緣計算平臺,該平臺可以幫助用戶實現就近計算和分析數據,快速的給出分析結果。這將徹底打通物聯網應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讓云端強大的計算能力快速延伸到用戶的邊緣,數以億計的物聯網設備將可以隨時隨地暢享云計算帶來的海量數據處理能力和前沿AI技術。
同樣也是去年,百度智能云宣布繼續擴大開放,發布國內首個物聯網邊緣計算AI能力并開源。同時,百度智能云正式將智能邊緣計算開源框架定名為BAETYL。
而作為后起之秀的華為云也在緊跟步伐。由于2020年云原生將在混合云、人工智能、邊緣三個方面進一步與企業業務結合,全面應用快速發展。因此,華為云容器服務也將圍繞這些場景,持續提供高質量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加速企業落地云原生戰略。
據悉,去年華為云開源了KubeEdge項目,對Kubernetes模塊化解耦、精簡,使KubeEdge最低運行內存僅需70M,并且實現了云邊協同通信、邊緣離線自治等功能。2019年3月該項目正式被云原生基金會接納,成為CNCF首個云原生智能邊緣項目。
2020年4月8日,華為垂天5G邊緣計算實驗室正式揭牌,該實驗室致力于5G邊緣計算領域的技術研發,為全球用戶提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續創新的云服務。
另外,為解決自建邊緣基礎設施的問題,京東智聯云基于成熟的公有云計算產品研發能力,借助核心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交付和運維服務能力,將計算能力延展至邊緣計算節點,推出 “邊緣云”形態的邊緣計算產品組合,包括側重人工定制化交付的“邊緣物理計算服務”、以自動化彈性交付為主的“分布式云物理服務器”產品。
三大運營商間的“軍備競賽”
早在2018年中國移動就成立邊緣計算開放實驗室,結合5G推動邊緣計算試點,包括內容緩存類、本地分流類、定位運用類、跨層優化等,并布局了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直播游戲、車聯網等重點領域。
在MWC 2019上,中國移動發布邊緣計算“Pioneer 300”先鋒行動,按照當時的計劃,2019年中國移動會評估100個可部署邊緣計算設備的試驗節點,開放100個邊緣計算能力API,引入100個邊緣計算合作伙伴,助力商業應用落地。
標簽: 邊緣計算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