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智能“手”為截肢者提供實時觸覺控制 已接近或優于現有神經假肢

發布時間:2021-08-18 10:52:5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caobo

科技的推動讓假肢的發展突飛猛進。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出一款成本約500美元(約合人民幣3238元)的神經假肢。這只智能“手”柔軟、輕便而有彈性,重約半磅(約0.23千克),外觀如電影《超能陸戰隊》中機器人大白的手一般。相關研究發表在16日的《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志上。

這只假手由商用彈性體EcoFlex制成。假肢由五根充氣的“手指”組成,每根“手指”都嵌入了纖維片段,類似于真實手指上的關節骨骼。截肢者可用其進行日常活動,比如拉拉鏈、倒果汁、“擼貓”。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控制器,可以引導氣動系統來精確地給“手指”充氣,并將手指彎曲到特定的位置。該系統包括一個小型泵和閥門,可以在腰部佩戴,大大減輕了假肢的重量。

研究小組使用了一種算法以“解碼”肌肉信號,并將它們與常見的抓取類型聯系起來。他們還使用這種算法對氣動系統的控制器進行編程。例如,當截肢者想象拿著酒杯時,傳感器會提取肌肉信號,然后控制器將其轉化為相應的壓力。接著,泵施加這些壓力,使每個手指充氣,產生截肢者想要的抓力。

研究發現,這種帶有觸覺反饋系統的假肢可以為截肢者恢復殘肢的一些知覺,當觸摸或擠壓物體時,假肢上的傳感器會產生與感測到的壓力成正比的電信號。此外,新設計也很耐用,在被錘子撞到或被車碾過后很快就能恢復原形。

“這還不是產品,但它的性能已經接近或優于現有的神經假肢。”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表示,“對于遭受截肢的低收入家庭來說,這種軟質假肢的成本非常低,潛力巨大。”(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

標簽: 智能手 截肢者 神經假肢 機器人

上一篇:效仿谷歌?三星正利用人工智能設計Exynos芯片
下一篇:AI社區食堂滿足社區居民餐飲需求 與養老系統聯動實實在在惠民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