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花小豬打車”因未取得經營資質被約談 “滴滴”為何推出“花小豬”?

發布時間:2020-08-28 14:58:44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責任編輯:caobo

此前低調主攻下沉市場的“花小豬打車”,突然對一、二線城市發起了猛烈“進攻”。本月中旬,“花小豬打車”在包括南京、北京、廣州、成都等在內的9個城市發起了補貼攻勢,攪動沉寂多時的網約車市場的同時,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花小豬打車”因未取得經營資質被約談。以低價、社交玩法大勢出擊的“花小豬”還能養成嗎?

司機直言:無“雙證”也能注冊接單

早在6月份,“花小豬打車”就在一些城市鋪開。無論是補貼幅度還是推廣力度,都讓平靜已久的網約車市場再次掀起了腥風血雨。

張先生告訴記者,8月中旬他在花小豬司機端上填寫了個人的身份信息、車輛信息并上傳相關證件及人臉識別后,成功注冊成了一名司機。而此前他曾嘗試過滴滴和美團兩家平臺,但對于車輛有所限制和要求,且要獲得網約車駕駛員證,均未通過。“上傳信息的時候沒有要求我提供汽車經營許可證和網約車駕駛員證,我也是通過了并且可以接單”,張先生說到。

據張先生介紹,花小豬打車APP的平臺抽傭比例大概是20%,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務還可獲得10-50元不等的現金獎勵,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司機的加入。但在實際使用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說,無論是乘客還是司機取消訂單,司機的成交率會降低。此外,由于該平臺的計費規則是一口價,“如果遇到晚高峰或者堵車的情況,這單基本上就不賺錢了”,張先生說。

用戶吐槽:接單慢、派單遠和無故取消

而對于用戶而言,花小豬的出現只是讓公眾知道了這個品牌,并沒有帶來太大“好感”及“黏性”。用戶趙女士表示,上周有活動時確實是每天都在使用,但活動結束后,她會對比滴滴或美團的價格。趙女士說:“反正我就是對比價格,現在就是誰的價格合適,我就用誰的”。

此外,大力度的優惠并不能“收買”用戶,有的市民坦言,體驗感很差,叫一次車至少要20-30分鐘,而且會出現司機隨意取消訂單的情況。“我總共叫了大概有7-8次車,目前只成功過一次”,一位市民說到。還有市民表示,即使叫到了車,有的時候距離也會比較遠。

花小豬在南京面臨被約談

新平臺門檻低、花錢刷存在感搶占市場份額,這不算新鮮招數。但嚴格意義上來說,花小豬并非是一個全新的平臺,而是滴滴內部孵化出來的一個新品牌。天眼查數據顯示,花小豬的運營公司是北京鴻易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易博”),這家公司的法人兼唯一股東是,而趙意波是滴滴副總裁。

歡快讓利的花小豬在南京并未得到認可。南京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局一支隊稽查組副組長張軍表示,根據交通運輸部等七部門《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網約車經營要三證齊全,平臺要有經營許可證,車輛要有運輸證,司機有要從業資格證。

而在近期的檢查中交通部門發現,有車輛存在兩證全無的情況,同樣,車況也令人堪憂。張軍介紹,他們近日在仙林經天路地鐵站查獲了兩輛花小豬的網約車,一輛兩證全無,另外一輛有駕駛員從業資格證,車輛沒有證件。而且,其中有一輛車的車況非常差,行駛里程達到了10萬多公里,車輛也比較破舊。

為此,8月19日,南京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向鴻易博科技郵寄《限期接受調查通知書》,要求其在接到通知書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由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權的工作人員前往南京市交通綜合執法局接受調查, 并提交相關車輛、駕駛員注冊信息以及期間內的派單、交易等相關營運數據材料。如果存在違規行為,管理部門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啟動立案調查。南京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局一支隊綜合組副組長姚圣華表示,下一步,南京交通部門也將啟動對鴻易博科技和滴滴平臺的約談。

姚圣華告訴記者,目前花小豬平臺涉嫌違規。“后期我們將根據它提供的資料進行專家評審,看它是不是可以通過滴滴這個平臺獲得經營許可。我們希望廣大市民選擇合規平臺、合規車輛、合規駕駛員,這樣才能出行維護乘客的合法權益和人身安全。”

記者從南京市交通運輸局了解到,截至目前,鴻易博科技暫時沒有相關反饋。記者向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了解情況,暫未得到回復。

“滴滴”為何生下這只“花小豬”?

互聯網分析師葛甲認為,一方面滴滴是希望通過打造一個新的平臺來獲取增量,另一方面也是與“滴滴”切割來巧妙規避一些東西,從而達到利益更大化。而且,花小豬最后的監管,不管是把它限制到什么程度或者甚至讓它停業,這些本身對于滴滴的主體是沒有什么影響的。“有一些司機的資質,車輛的準入等等這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就全扔到花小豬里面了”,葛甲說到。

一方面,用花小豬品牌去“暗度陳倉”,另一方面,在推廣上司機和平臺都竭力想讓消費者知道,這就是“滴滴”,而對外滴滴也沒有刻意去撇清與花小豬的關系。不過,為了避免與現有業務產生重疊,滴滴官方曾為花小豬定下了明確的定位和用戶畫像:不同于原有的快車業務、定位于年輕用戶市場。比如采用一口價方式,讓用戶發起砍價等社交玩法,被稱為打車界的“拼多多”。

同時,滴滴還將花小豬包裝成主打“下沉市場”的品牌。花小豬此前曾表示,三四線城市和郊縣市場是花小豬的目標市場之一,這些地方互聯網出行的滲透率還很低。

葛甲表示,其實這些地方不光互聯網出行滲透率低,同時對網約車的監管也處于模糊地帶,地方上管理起來也比較難,不會剛面世就被扼殺在搖籃里。但要進入到二三線城市,花小豬應該有一個準入規劃,不能這么隨意的就進去。

業內人士:不管葫蘆里賣什么藥?安全第一!

那為何選擇在此時由“低調”走向“高調”,開始靠補貼挺進一線城市?

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網約車分會秘書長殷浩表示,疫情后的出行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需求端,乘客的日常出行、商務出行的需求不斷恢復,但對出行成本的敏感度提升了,這為低端出行市場提供了空間。

另一方面,在供給端,持有牌照的網約車司機數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雖然現在有多種平臺競爭,但出行市場還沒達到飽和程度。截止到今年6月30日,網約車的車證一共是76萬張,全國出租汽車的總牌照是120萬張。“我們曾經測算過一個數據,當地網約車投放運力的一個平衡點,是基于當地的出租汽車的總牌照,1:2.5的比例是比較合適的,因此,全國的網約車的合規運力的一個平衡點,應該是發放到超過300萬”,殷浩說。

也有人認為,打造“花小豬”品牌,有部分原因在于滴滴考慮的反壟斷方面的問題,畢竟出行市場滴滴一家獨大,外界會比較關注滴滴有沒有利用其壟斷地位“胡作非為”。不過,更多業內人士表示,這與滴滴要上市的戰略有一定的關系,要讓資本市場看到,在一定程度上,“滴滴”仍能保持高的增量,是一個業務更加全面的品牌。

當然,無論是保持一定的競爭態勢,還是想獲得資本青睞,網約車市場經過前幾年的高速發展和調整,殷浩表示,“安全”這兩個字一定是警鐘長鳴的,不要去探測監管的態度,更不能打擦邊球,要按照規則行事。

標簽: 花小豬打車

上一篇:Google Reader閱讀器“死了”6 年有余 Google員工發布墓地照片
下一篇:原摩拜單車CEO胡瑋煒出任WKUP單車董事?本尊予以否認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