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人人車“裁員”引爭議:客戶信息代替補償金

發布時間:2020-09-14 10:40:23 來源:央廣網 責任編輯:caobo

提起人人車,大家或許對它的廣告并不陌生。

但最近它們卻陷入了不少麻煩。看看新聞Knews之前曾報道了人人車掛誤導信息等二手車業務亂象。

沒想到,這邊的客戶投訴還沒了結,那邊人人車的業務員也打來了電話投訴。 原來,人人車公司打算清退員工時,居然拿"資源包" 來代替離職補償。這所謂的 "資源包"到底是什么呢?看看新聞Knews記者隨即展開了調查。

“裁員”引爭議:客戶信息代替補償金

當事員工們說,他們都是人人車上海方面的正式員工,主要從事評估、銷售、售后等工作。2月18日,他們接到公司口頭通知,讓他們主動簽署離職協議,大家的系統帳號同時被關停。

他在接受看看新聞Knews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說我們這邊被單方面解雇了,2月份的工資和績效公司現在也不發,沒有給我們任何回復,我們到公司找領導討說法,公司領導也說他們這邊解決不了,是北京總部這邊下的決定。”

據了解,這些員工是與北京善義善美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的勞務合同。記者查詢發現,人人車的商標信息顯示就是善義善美,而善義善美和人人車兩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都是同一人。目前,這些合同還剩一兩年才到期。

現在,提前離職不說,公司在談及離職補償時,居然說用資源包來代替補償金。只要同意離職,就讓一名銷售與一名評估師搭伙,帶著一個包含250條買賣人信息的資源包"自謀出路"。

人人車售后員工表示:“你等公司賠等到明年去,我這個錢你們簽完離職,讓上海東區打給你,這東區自己賣了(資源包)拿錢。”

當記者問到什么是資源包?”人人車銷售員沈先生則表示:“公司希望出錢給到我們一定的線索量,可能是買家的,也可能來自賣家的。”

因為人人車上海蕰川路辦公點內仍然有人在上班,看看新聞Knews記者試圖進入內部采訪,一位不愿意透漏身份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場的投訴人目前還是他們的員工,可以進門,但記者則不行,要采訪的話,事后會有公關人員和記者聯系。

人人車上海方面負責人表示:“公司所有財產的處置方式,公司說了算對不對。”

不過,截至到發稿前,看看新聞Knews記者也沒有接到來自人人車方面的回復。

延伸:企業問題不少 亂象頻現

事實上,人人車引發的爭議不斷。據央廣中國之聲此前報道,在河南鄭州,有用戶發現,人人車APP平臺原有的自主提現功能欄消失,保證金難以退還。

今年一月份,人人車對外宣布,與成都市金牛區政府簽訂人人車運營投資總部項目合作協議。CEO李健還在朋友圈中高調宣布,人人車獲得了成都金牛區政府40億元資金支持,同時人人車將在成都設立第二總部。

但事情很快就被成都市金牛區政府給“打臉”否認了。人人車方面隨后表示,該筆錢是由政府搭臺協助人人車,通過銀行、基金、金控平臺等市場方式,逐步實現獲得40億元甚至更高的資金支持。

而人人車公司員工更是透露,他們長期為業務量刷單,不刷領導就讓離職。此外,還有近30萬元的刷單費久拖未還。這不僅坐實了人人車遭遇資金困難,也印證了這家企業的違規刷單惡習沒有改觀。

律師:泄露公民個人隱私涉嫌違法

解除勞動合同,單位支付的補償金到底能不能像人人車方面一樣,通過所謂的資源包來補償呢?

馮明浩律師: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關系),首先必須要有一個法律規定的理由,如果非因勞動者過錯而解除勞動合同的,比如雙方協商解除或裁員等等,那用人單位就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用所謂資源包來代替經濟補償金,是不符合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的。這里還有一個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問題。若果人人車沒有征得被搜集者,也就是用戶的同意,就把這些信息披露給離職員工的話,那肯定是違法了網絡安全法的規定。如果披露個人信息的情節非常嚴重的話,還將面臨刑事責任。

上海市捷華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 胡玥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需發送書面通知,而且,解除勞動合同,單位應該支付補償金,而不能像人人車這樣通過所謂資源包來補償員工。更何況,這種所謂的資源包涉及泄露公民個人隱私。如果公司說以一種資源包的方式提供給員工作為經濟補償的話,首先對于資源包如果確實是涉及到公民隱私的話,可能這還不是一個可以合法交易的資產。”

標簽: 人人車

上一篇:微博賬號疑似“被操控” 誰動了我的社交賬號?
下一篇:螺趣租獲500萬美元A輪融資 由光速安振領投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