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網貸清退下PPmoney的多面難題:出借端風波不斷

發布時間:2020-10-15 11:29:41 來源:北京商報 責任編輯:caobo

網貸整治收官階段,退出、轉型成為行業主旋律。不過,網貸壓降大潮下,亦不乏機構腳踩紅線。根據監管披露,截至2020年8月末,全國在運營網貸機構僅剩15家。而作為廣州唯一一家在運營機構,PPmoney近期兌付延期一事引發關注。值得一提的是,9月24日,多方信源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今年來,該平臺仍在新增出借業務,且資產端貸款利率遠超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

兌付困難

“之前很快債轉完了,這次好幾天了,怎么回事?”、“已經逾期12天了,客服和小P都讓我再等等”……近兩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多位PPmoney出借人了解到,PPmoney近期出現了兌付延期、債轉困難、短期無法提現的情況。

當前,不論是百度貼吧、新浪微博、還是微信群、QQ群等社交軟件上,關于PPmoney平臺回款延期、債轉困難的言論屢見不鮮。

據了解,PPmoney標的債轉難這一情況在今年上半年便初現端倪。一出借人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早在4月,就有收到平臺短信,可選擇6-7折債轉到期債權。“當時我就想到他們回款可能已經出現問題,于是毫不猶豫就轉了。” 該人士稱。

除了出借人所述的債轉困難外,北京商報記者從PPmoney離職員工處了解到,PPmoney經營每況愈下,今年以來已經出現大范圍裁員的情況。

北京商報記者登錄PPmoney官網發現,目前“我要出借”一欄仍掛有多個投資產品,包括安心投服務、自助投服務和散標專區。其中,自助投是PPmoney為出借人提供的自動投標工具與服務,出借人授權加入自助投后,PPmoney將根據出借人的授權條件,在標的中進行匹配標的、循環出借、分散投標。

目前,自助投產品存在30天、60天、90天等不同期限的鎖定期,只有期滿后出借人才可申請結束服務,且結束服務的方式,是以“申請債權轉讓”的方式進行。PPmoney官網稱,平臺不保證債權轉讓時效,如債權轉讓未成功,則需持有該等債權直至對應的借款到期清償;同樣,安心投出借期滿后也只能通過發起債權轉讓結束服務,轉讓成功與否視交易情況而定,平臺不保證退出時效,亦存在債權未能成功轉出的可能。

對于平臺是否還在進行新增出借的情況,北京商報記者進入了親測,注冊登錄后,平臺頁面確實顯示有出借標的,用戶在選擇出借期限和金額后可點擊“立即出借”。不過,在開通銀行存管環節,因為“系統正在升級”,對出借行為進行了”攔截”。

眾所周知,網貸行業自2018年末開啟清退旋律,至2019年持續強調“三降”,截至目前,網貸存量風險仍在加速整治中。根據監管披露,截至2020年8月末,全國在運營網貸機構僅剩15家,無論是機構數量、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已連續26個月下降。

不過,僅在2020年1月份,PPmoney還曾新增出借行為。北京商報記者從PPmoney平臺一借款合同中發現,在一筆由PPmoney撮合發放的貸款中,其匹配的資金來源,來源于平臺的出借人。

“在網貸行業三降的背景下,網貸機構主要任務應當是降規模、降人數。新增出借可能會造成風險的疊加。當前尚未有網貸機構完成備案,嚴格意義上來說,當前利用平臺出借人的資金開展借貸行為,屬于非法經營。”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亞如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另一資深分析人士同樣認為,從平臺新增出借的目的來看,主要分為兩方面,一種是試圖以時間換空間,后續籌措到其他資金后穩妥結清存量;另一種則是“擊鼓傳花”,新增出借人就此被“套牢”。在該人士看來,從PPmoney現狀來看,后者可能性比較大。

對于平臺新增出借,以及兌付延期、大范圍裁員等情況,北京商報記者嘗試向PPmoney官方進行求證,但多次撥打客服電話均無人接應,同時向PPmoney多位高管電話求證,也未得到后者正面回應。

貸款貓膩

一面是出借端風波不斷,另一面借款端也是爭議滿滿。

近兩日,借款人李方(化名)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其于2020年1月26日通過PPmoney借款10000元,期限12個月,每期需還款1133.23元,其中包括每期本金833.33元、利息40元以及綜合費用259.9元。北京商報記者采用IRR口徑計算,該筆借款年化利率達60.94%,遠超于此前法律規定的36%利率紅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最高法正式調降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以一年期LPR的4倍為標準,取代原來“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以最新一年期LPR報3.85%的4倍計算,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15.4%。

此外,最高法強調,當事人主張的逾期利率、違約金、其他費用之和也不得高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即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逾期利率,又約定了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出借人可以選擇主張逾期利息、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也可以一并主張,但總計超過合同成立時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四倍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除了貸款利率偏高外,PPmoney貸款產品設置的“履約保證金”也讓李方直呼“詭譎”。據其所屬,盡管實際到賬10000元,但李方卡中很快被扣了1000元的“履約保證金”。

李方稱,該履約保證金協議是其與一家名為“深圳市及響科技有限公司”(一下簡稱“深圳及響科技”)的機構簽訂。其中約定,為保障平臺出借人順利實現債權,根據綜合評估,借款人應向深圳及響支付履約保證金1000元。如未支付,深圳及響將有權宣布借款人未還,并分6期收取該筆履約保證金。

不過,協議亦承諾,若借款人清償全部還款項后,深圳及響科技將無息退還保證金,至于具體如何退還暫未說明。借款10000元,但通過履約保證金手段來變相收取費用,此舉也被借款人質疑為變相收取砍頭息。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深圳及響科技目前已更名為廣東及響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系北海及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及信集團”)旗下,與PPmoney屬于關聯公司,雖然在股權上與PPmoney并無直接體現,但PPmoney旗下多款產品均由深圳及響科技運營。

在李亞看來,砍頭息屬于在借款本金中預先扣除借款利息的行為,不過此案例保證金還涉及到期歸還的問題,因此不能夠完全理解為屬于砍頭息。但是,李亞也指出,“平臺此類設定依然不合理。首先保證金的收取需要是否提前有明確提示告知;其次,保證金的收取是否變相的預先扣息;此外,借款本金是否要以實際到賬金額為準;最后利息的計算依據是否要以實際到賬金額為準。”

另一資深分析人士同樣認為,貸款過程中,既約定了保證金,又約定了違約金,是不合理的。履約保證金存在砍頭息嫌疑,應當根據目前最高法對于民間借貸的利率上限的最新規定進行調整。

謀變轉型

盡管出借、貸款兩端不討好,但PPmoney仍在進一步謀變轉型。

一方面, PPmoney今年3月相繼注冊成立了一家小貸公司和一家融資擔保公司,正式取得小貸和融擔兩大牌照,當時就有業內解讀稱PPmoney在向助貸方向轉型。

另一方面,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目前PPmoney旗下多個App均在發力導流業務,主要包括銀行、基金、保險等類型理財產品,提供這一系列服務的平臺為及信集團旗下財富管理平臺招財蛙主推。

當前,無論是銷售基金還是保險類產品,都需要相應的業務牌照。因此,為規避監管,大多數不備相應資質的網貸平臺均會選擇與前者達成合作協議,通過提供入口,也就是導流的方式,再由投資者直接向基金公司、保險公司購買基金、保險等的理財產品。

“為金融產品導流要先看是哪一類行為,如果銷售行為,就需要獲取相應的金融銷售許可;如果屬于廣告行為,則需要考慮廣告發布者是否具有相應金融業務資質,以及平臺本身在未取得相應金融業務資質也不得宣傳推廣相關金融業務。”李亞稱。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網貸平臺轉型導流比較常見,其中,針對借款人的導流目前門檻較低,但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投資人的導流,還是要需要注意業務的合規性,例如代銷基金等需要有代銷牌照,不過,若不觸碰具體金融業務,而是純廣告展示,關鍵流程都跳轉至持牌金融機構頁面、在持牌金融機構的賬戶體系內開戶投資,這一方式則更為穩妥。

“網貸退出轉型沒有捷徑可走,轉型前還是應持續關注存量資產維護與處置工作,包括借款項目的還款以及出借人的兌付等。”蘇筱芮稱,針對PPmoney后續發展,建議其認真遵照監管規定,穩妥處理存量項目后,再盡早確定轉型方向。

北京商報記者 岳品瑜 劉四紅

標簽: ppmoney

上一篇:羅永浩稱6億債務已還4億 法院證實:全部履行完畢
下一篇:美團入局共享電單車 共享電單車新戰事正悄然上演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