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調查顯示:超九成被訪者有過不太好的二手平臺消費體驗

發(fā)布時間:2021-03-08 09:07:49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caobo

去年底,江蘇省消保委專門針對二手臺消費開展調查,發(fā)現(xiàn)閑魚、轉轉、閑轉、找靚機、花粉兒等二手臺分別存在售賣色情產品、涉嫌默許售假、違規(guī)發(fā)布信息等問題,超過九成被訪者有過不太好的二手臺消費體驗。

日,為全面了解二手臺消費市場狀況,梳理二手臺消費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北京陽光消費大數(shù)據研究院聯(lián)合消費者網對去年二手臺消費輿情數(shù)據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輿情數(shù)據顯示,在二手臺消費負面輿情中,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虛報價格、臺不履行責任以及惡意欺詐成為最多的吐槽點。

輿情數(shù)據反映出,二手臺消費負面輿情主要集中在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虛報價格、臺不履行責任以及惡意欺詐等四個方面。其中,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負面輿情最多,占到所有負面輿情的三成多。部分賣家故意隱瞞商品質量問題,甚至通過二手臺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消費者購買之后又拒絕退貨或拖延退款。

虛高價格和臺不履行責任方面的負面輿情,兩者均占到所有負面輿情的兩成多。虛高價格負面輿情主要是賣家故意虛假夸大產品能和功效,虛高報價欺騙消費者;臺不履行責任負面輿情主要反映在部分二手臺不嚴格履行資質審核以及日常管理等義務,導致不少虛假賣家在臺上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此外,惡意欺詐消費負面輿情同樣值得關注。由于二手市場目前還不夠規(guī)范,缺乏有效監(jiān)管,部分不法分子趁機在二手臺上偽裝成買家或者賣家身份,通過欺詐手段謀取不法利益。(記者 王薇)

標簽: 二手平臺 消費

上一篇:直播帶貨毀譽參半 應完善法律法規(guī)厘清各方責任
下一篇:250萬美元+!推特CEO出售自己2006年發(fā)布第一條推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