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侵權糾紛呈現多發態勢 北京互聯網法院涉著作權案年收案量維持3萬件

發布時間:2021-04-21 11:23: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caobo

北京互聯網法院20日通報稱,該院自2018年建院以來,涉著作權案件的年收案量一直維持在3萬件左右,案件數量處于持續高位,侵權糾紛呈現多發態勢。

北京互聯網法院副院長趙瑞罡在當天的一場發布會上介紹說,2020年,該院共受理著作權案件28946件,審結27925件,結收比為96%。從結案方式上看,以調解和撤訴方式結案21714件,占比78%;以判決等其他方式結案6211件,占比22%,息訴解紛成效明顯。

從涉及作品類型來看,該院受理的著作權案主要涉及攝影作品、美術作品、視聽作品、文字作品、音樂作品等。其中,涉及攝影作品、文字作品、視聽作品的案件數量居前三位,占比分別為52%、20%、18%。

從涉及的權利類型看,主要是與信息網絡傳播權相關的案件,共計28604件,占比為99%。此外,部分案件還涉及署名權、復制權、廣播權等權項。

該院受理的涉網著作權案件糾紛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類型化訴訟占比高,維權主體相對集中。該院受理的著作權案件中,約80%的案件呈現明顯的類型化、同質化特點,且此類案件的起訴主體較為集中,具有較明顯的商業化維權特點。

二是涉案作品形式豐富,新型創作成果不斷涌現。科技創新推動了新型創作方式和作品樣態的產生,該院受理的著作權案件中,不斷出現聊天表情和紅包、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體育賽事直播畫面等新型作品形式。

三是涉案侵權行為多樣,新型傳播方式不斷出現。傳統傳播方式被新的網絡信息流動方式所替代,傳統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遭遇新挑戰。比如,在“配音秀”“聽音識劇”“圖解電影”等系列案件中,如何合理衡權利人、傳播者和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關系,為司法保護工作帶來了挑戰。

四是涉案技術應用繁多,新型商業模式不斷呈現。在數字經濟背景下,互聯網領域呈現混業融合的發展態勢,推動版權領域產業生態發生新變革,亟須探索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數字化版權治理體系。

趙瑞罡表示,針對互聯網經濟模式與技術融合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該院將不斷健全典型案例培育機制,強化規則引領力,努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網絡空間治理,營造公有序的網絡環境。(記者 于立霄)

標簽: 侵權糾紛 著作權案

上一篇:美團再融資100億美元 增發規模為聯交所歷史上第一大
下一篇:退出程序App突然啟動 背后除了刷點擊或泄露用戶信息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