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大力推進綠色種養循環,助力農業低碳高效發展

發布時間:2022-12-12 09:39:58 來源:財訊網 責任編輯:caobo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動高效種養業轉型發展。以推進糞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為重點,以培育糞肥還田社會化服務組織為抓手,通過以獎代補方式支持社會化服務組織建機制、創模式、拓市場、暢循環。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是將養殖糞污變廢為寶,生態改良土壤,推動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舉措。在2021—2022年度國家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項目實施中,夏河縣認真貫徹落實農業部關于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的安排部署,對標試點目標、原則和方式,抓重點區域、主要作物和服務主體,突出安全性、科學性和整體性,強化種養結合、用養結合和點面結合,扎實推進項目落地,積極探索模式機制,取得初步成效。

一、嚴格技術標準,打牢堅實保障

一是成立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負責項目各類檔案資料、數據、報表的收集、整理、匯總、上報等工作,同時邀請省、州專家成立技術指導組,開展技術知識培訓、深入實施鄉鎮跟蹤服務;二是在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過程中,加強專業檢測技術能力建設,將養殖排放、種植養分需求等相關數據進行量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數可查;按照以地定養、種養結合的思路,堅持養殖收集、中間轉運、種植利用的治理路徑,以“分散養殖戶+種養合作社糞肥收集腐熟+機械還田模式”和“規模養殖戶+有機肥生產企業技術托管糞肥還田”兩種主要技術模式;將檢測合格的腐熟糞肥轉運還田。為更好地促進項目實施,還發展帶動了一批種植業合作社,緊密銜接廣大農作種植戶,優化運行機制,提供便捷的糞肥收集、處理、施用服務,形成更為廣泛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種養結合模式。

image.png

image.png

糞肥還田前按照標準進行腐熟堆漚無害化處理,還田施用時的限量指標符合《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GB/T36195)國標要求;結合作物需肥特點,根據不同地力條件、不同作物、不同產量目標,科學確定糞肥還田量和替代化肥比例,確保作物養分需求,提高作物產量,提升產品質量;三是做好施肥調查和效果監測,用監測數據展示糞肥還田在提質增效、化肥減量、地力培肥等方面的作用。

二、強化后期管理,謀劃未來發展

一是強化管理,采取“農業主管部門+鄉(鎮)政府+村民委員會+服務組織+農戶”的模式,逐層級、逐環節壓實責任、明確任務,具體由服務組織和鄉(鎮)人民政府、村委會以及技術監督部門(縣農技站)簽訂綠色種養循環糞肥還田服務協議書,保證糞肥按協議還田,所有還田糞污經服務組織收集、處理、轉運、還田。二是明確目標,補助對象明確為參與項目實施的服務組織,明確執行以獎代補制度,堅持補貼資金“五不準”原則,按照合同簽訂一收集處理一糞肥還田一驗收公示一兌現補貼的補貼程序,進行補助資金發放。三是新形勢下做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對于保障糧食生產、提升耕地質量、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夏河縣將繼續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打通種養循環堵點,促進耕地質量提升和農業生產力提高,高質量完成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促進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高,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實施鄉村振興和產業興旺。

三、加強跟蹤監測,掌握工作成效和糞肥質量

加強日常監測,逐步建立糞肥還田效果長效跟蹤監測和評價機制,開展糞肥還田效果監測評估,監測不同糞肥還田施用量對土壤理化性狀、作物產量、農產品質量、經濟效益的影響以及化肥減量增效情況。截至目前,在項目實施區域建立長期定位監測點39個、試點效果監測點2個、完成糞肥替代、肥效利用、有機肥梯度等試驗7個,建立1個萬畝核心示范區,累計完成腐熟糞肥還田面積21萬畝以上。開展了項目區耕地質量等級監測評價,通過耕地質量等級變化情況進一步檢驗項目實施整體成效。

image.png

image.png

不斷完善糞肥還田管理制度,建立主管部門、服務組織、養殖場和種植戶多方協同監管機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督查,采取抽檢糞肥、查驗臺賬、查看現場、走訪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督促指導服務組織制定畜禽糞肥還田利用臺賬,對糞污收集處理運輸、糞肥還田等關鍵環節實行可追溯監管,確保糞肥來源、去向有據可查,做到監管不留死角。糞肥抽檢率達到100%,被檢樣品均符合《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GB/T36195)國標要求。通過糞肥抽樣監測,及時掌握糞污養分和有害物質含量,嚴防還田環境風險,確保還田糞肥質量。

image.png

四、進一步創新模式,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

緊抓“處理與利用相平衡”主線,一是探索創新構建“分散養殖戶+種養合作社糞肥收集腐熟+機械還田”模式。該模式針對耕地和養殖場距離較近或耕地較為集中連片區域,沒有配套足夠種植基地的養殖場戶;在該區域內建設集中堆肥點,將畜禽糞污收集在一定的場所進行集中發酵腐熟,經農技部門檢測合格后由合作社配送到戶下田。該模式好處在于降低運輸成本、減少運輸造成的二次污染,同時保證就地就近利用、堆肥養分利用最大化和成本最低化。

二是“規模養殖戶+有機肥生產企業技術托管糞肥還田”模式。該模式主要服務對象為糞污處理能力不足的養殖大戶。針對較為分散的規模養殖區域,由有機肥生產企業利用技術裝備優勢對養殖戶產生的糞污資源統一收集、統一處理,將檢測合格的腐熟糞肥轉運還田。在該模式的帶動下,還發展帶動了一批種植業合作社,緊密銜接廣大種植戶,優化運行機制,提供便捷的糞肥“一站式”施用服務,形成更為廣泛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種養結合模式和企業參與的糞肥資源化利用模式,讓糞肥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成效更好。

五、重構新型種養關系,開啟循環農業新模式

根據全縣養殖場、種植業合作社分布情況,科學規劃布局,通過督導核查、技術指導等多種途徑,建立了適合全縣農牧村循環經濟發展的科學模式和適合當地農牧民操作的科學技術。進一步推廣“畜養殖—肥生產—特色作物種植”生產利用模式,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同時,充分利用牦牛高質量發展、青稞基地、特色農產品種植等項目,派專家指導支持村鎮建設畜禽養殖場配套建設永久性化糞池、固定堆糞場等養殖污染防治設施,大力推廣糞污干濕分離、堆肥生物發酵、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建立糞污積造發酵還田模式,實現病死畜及糞污無害化處理和達標排放。三是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近年來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實施,大力推廣良種良法進村入戶到田,在降低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經濟增長質量。

小結:綠色種養循環是推動農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強度,提高土壤固碳增匯的能力,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夏河縣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通過糞肥還田利用,減少化肥施用,實現土壤環境投入品的綠色化和減量化、物質與能量的再轉化和再利用、廢棄物的再回收和再循環、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可塑性和可控性、技術經濟與社會文化方面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以達到多功能、高效率、高效益、高質量、高品位的綠色低碳發展目標。為打造“五無甘南”,創建“十有家園”,建設“五大夏河”打下了堅實基礎,也讓高原藏區糧食更香、蔬菜更鮮、生活更好,環境更美。

image.png

撰稿人: 夏河縣農業技術推廣站 張玉龍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標簽:

上一篇:再度爆冷!海信電視見證“磨王”克羅地亞擊敗巴西晉級4強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