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上作文初二 第1篇
從小學到高中,語文是學生的必修課。一位作家曾提出“語文是什么”的問題。有人說是整天的題海戰術,有人說是老土的“八股文”,也有人說是一個學生絞盡腦汁寫的幾篇文章……
而在我的眼里,語文是中國最古樸的文化,是每個華人的真誠牽掛,是每個學子的精神伴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語文的世界里,雪融化后不僅僅是水,也可以是春天;天空不僅僅是藍色的,也可以是橙色;一輪彎月不僅僅像小船,也可以像架上的豆角。語文給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讓我們在文學天地里自由的遨翔。
語文給予我們聆聽音樂的耳朵,欣賞繪畫的頭腦與眼睛。當你聽到一首美妙的歌曲時,你覺得這詞真好,你想記住它,這就是語文;當你看到一幅畫時,立即被其中的景象吸引,于是你搜腸刮肚地想盡絕妙好詞來形容它,這也是語文;當你參加演講,主持會議時,那行云流水般的語言,還是語文。
語文輕輕走過,它留給人們的,有永遠不朽的精美青史,有百讀不厭的絕世佳篇,有推心置腹的坦誠箴言,也不乏勾心斗角和險言惡語。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語文在李白的胸間汩汩流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語文從范仲淹的筆下緩緩流出;語文可以讓我在“梅雨潭”邊感受到朱自清描述的綠色的妙曼;可以讓我在西湖邊聆聽柳枝與黃鶯的款款對答;可以獨立曠野,感受“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壯;也可以徜徉在小路上,領略一下“斜風細雨不須歸”的閑適。
語文的胸懷博大無比。它既樂意容納頂天立地的撼世英雄,也不摒棄兇狠奸詐的淺薄小人;它的眼神里,收藏下巍峨高山的雄奇,珍存了蒼茫大海的浩瀚,迷戀于小橋流水的嫵媚,品味著細雨輕風的甜潤。
語文是一只揚帆的船,助我乘風破浪于茫茫大海,讓我幼稚的心經歷一次次難忘的遠航。語文是人間的萬象圖,輕輕開啟它,一個多彩的世界便呈現在我們眼前。
這就是語文,如此豐富而又深奧的一本大書,讀之如飲淡茶,如沐春風,如踏冬雪,令人回味悠長。
語文課上作文初二 第2篇
我是一本書,一本普通的*書,我穿著一件棕色的連衣裙。在我的身體上方,有兩個大字“中文”。我的形狀是長方形的,不接輔幣。它大約一厘米厚,有170多頁。
自從被印刷廠生產出來就注定要教書。每天小師傅上語文課,就帶我出去。我的密密麻麻的字可以教會我的小師傅很多不同的語文知識。大聲朗讀的時候,我身上的字可以被我的主人用來畫一些好的單詞和句子。從此肚子上長了很多斑點,變得“丑”了。我快樂,因為我樂于助人。
我的內容很豐富。一共六個單位。在這里,小師傅每天都會學到不同的知識。如果星星點點的,我就帶小師傅去學著名的古詩,讓小師傅感受古詩的意境和文學魅力;我會帶著我的小主人去認識世界聞名的人物,了解他們不朽的英雄事跡;我會和我的小主人一起讀一個又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我會帶領我的小主人穿越三山五山,走遍世界…
我聽師傅說,我住的公寓叫書包,里面有很多學校的用具和其他書籍伙伴。每天早上,我和我的小主人班杜度過最美好的時光;中午小師傅就背著我回家了。當她靠在肩上時,感覺就像一個小小的“小籃子”。
不知不覺,一天過去了,夜幕降臨。這個時候小主人會讓我和她一起復習功課。在知識的天空翱翔的感覺太棒了!之后小師傅會送我回公寓,讓我好好休息,明天和小師傅一起學技術!
這就是我,一本快樂的語文書!
語文課上作文初二 第3篇
童年時代的我好奇、頑皮、可愛,種種性格促進著我成長著,在這崎嶇的成長小路上,發生了不少有趣的事……
清晨的一束陽光從窗簾的縫隙里射進來,正巧照在了桌上的一袋花生米上,我光著小腳丫東倒西歪地快速走動,順著和煦的陽光來到了高大的桌前,我望了望四周,我的目標鎖定在了桌下的一把蘑菇椅,我小心地爬上了凳子,勉強夠到了桌上的一袋好像很美味的花生米。
我的小手拎著“寶貝”一蹦一跳地來到了爸爸面前,爸爸微笑著,仿佛明白了我的心思,笑瞇瞇地摸了摸我的腦袋瓜子和藹地說:“是給小饞貓剝花生呀!”
說完他立即為我剝了起來,爸爸一個個為我剝,我一個個狼吞虎咽地吃,突然,我腦海里浮現出一個怪念頭:既然嘴巴能吃那鼻子能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選了一個手指差不多大的花生小心翼翼地塞入了小小的"鼻孔中。
剛放入,我沒有絲毫反應,就又拿了一顆塞入了進去,過了一陣子,我似乎察覺到不對勁,鼻尖通紅的,突然間我感到了劇痛,“哇”的一下子哭了出來,一旁專心致志的爸爸看見了一開始通紅的臉頓時變得蒼白蒼白,在慌忙間他讓我用氣息擠出來,可我……爸爸讓我別擔心,我這是才知道:鼻子是呼吸的!
我夢見了我的鼻子不聽話了,兩個討厭的花生在我的鼻孔里玩耍,怎么也呼喚不出來,我急得無可奈何,我后悔,后悔我的所作所為……
有一束陽光把我從夢中拉回現實,我呼吸著新鮮空氣,無比舒適,摸摸鼻子,咦?怎么不翼而飛了?我又好奇地找到了爸爸,原來爸爸在我熟睡時把花生拉出來了哦!一場災難平息了!
在成長中,我總會對這對那而好奇,是它驅使著我對外界事物的熱情與向往,是它陪伴著我快樂成長!
語文課上作文初二 第4篇
語文,是我最早結識的朋友,它陪伴我走過了10個春秋,和我密不可分。聽媽媽說幼時的我十個月便開始呀呀學語,十四個月就開始整句整句地說話,兩歲時迷上了認字。別的孩子認字用字卡,而我卻對大街上的大小招牌著了魔,整天纏著媽媽上街認字,他們就是我的字卡。它們領著我踏入語文的大門,讓我領略到了語言的神奇。
大一點后,我明白了“書”是怎樣一回事,便天天晚上鬧著要媽媽讀書講故事。《格林童話》我聽了一遍又一遍,覺得百聽不厭;《安徒生童話》我也聽了好幾遍,總覺得那么神奇!六歲的時候,我能獨立看書了,當我碰到第一本書,打開第一頁,便一頭鉆進書的海洋,一發不可收拾。看書入了迷,甚至忘了吃飯睡覺……一本本中外名著、科普讀物就這樣走進了我的生活。書籍為我的語文路鋪下了基礎。上學以后,我最后正式接觸語文了。因為書看得多,作文總是不怎樣發愁,可考試成績一向讓我憂。記得三年級時無論我怎樣努力,我的語文成績始終徘徊在班級第二。但是有一次,我竟然很意外地考了97的高分,比第二名多了1分。我那時的情緒簡直爽極了!可仔細一看,分數合錯了,就應是95,又是第二!“是告訴老師呢,還是不告訴?”我沮喪地想著,猶豫不決。回家后,我對媽媽說了這事,媽媽只說了一句話:“這成績不是你的。”于是,第二天空上學后我報告了老師。沒想到老師竟然笑著說:“這分數是我送給你的。”我聽后疑惑不已:分數也能當禮物送嗎?可說來也怪,從那次以后,我幾乎每次都拿第一。我這才明白老師是用這種方法來激勵我奮發向上。因為我的老師,我更加熱愛語文。
如今,不管我的成績是好還是壞,語文都是我最親密的朋友。它從幼年陪我到此刻,讓我學會了閱讀,明白了做人之道,給我的生活平添了幾分樂趣,讓我的生活多姿多彩……它永久是我的好伙伴!
語文課上作文初二 第5篇
我進入中學已經一年多了,如果要問我對這所學校最難忘的地方是哪里,我—定會說,是那條從教室通往宿舍的林蔭小道。
這不是唯——條通往宿舍的唯—道路。這是—條少有人涉足的小道,我常在放學時從這里走回宿舍,小道很靜謐,春日不時的細雨打在樹葉上。耳邊傳來了啪嗒啪嗒的聲音。不久雨停了,又回到了晴天。幾滴雨珠落在花上,在陽光照耀下晶瑩剔透,美麗極了;盛夏中,吱吱鳴叫的蟬在不厭其煩的叫著,梧桐樹和一些不知名的樹擋住了大部分陽光,在地上投下了點點光斑;中秋,桂花成熟了,走在道上,一陣風吹來,鼻子里聞到了一股幽香。雞油菌從樹邊的雜草里鉆出來,黃黃的,與落下的桂花融為一體;冬季,大部分的植物都開始冬眠了,但小道上的植物依然是那么郁郁蔥蔥,散發著生氣。在一年四季都像—幅畫的小道上走過,心神都變得放松了。
也許是小道太美,居然也吸引了一些人光顧。早晨,從宿舍走向教室,總會碰到幾位老師。他們邊走邊談,嘴邊總是洋溢著笑容;午休前后,一些同學或坐在石板,或靠在樹邊,或走在花壇上看書。他們那專注又陶醉的表情好像完全忘記下樹蔭以外烈焰的存在,晚自習后,有些同學和老師則在道上談話,各種話題的都有。而我則喜歡在小道上觀察花草動物,領悟大自然及生物的.奧秘。
—條幽靜的小路,在這學習較為緊張的校園中,給了許多人一個可以暫時拋開一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的場所。風景是由人創造的,沒有人的地方不能算是風景,因為它無人知曉,更無人涉足,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去發現其美麗的景色。
我愛這校園一角,我愛成為了校園中的風景的人們,但我更慶幸自己也是這美麗景色的—部分。
語文課上作文初二 第6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語文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最大特點,就在于它需要我們不停積累再加以運用。且語文試題可以變著方兒地考我們。比如古詩詞中的一句話,又或是一個詞都有可能蘊含著寬闊的文化背景,以及深厚的歷史底蘊。因此若是毫無文學常識及寫作經驗的人來解答這種題,也只能抓瞎。語文的“可恨之處”也就在于它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從而我們的積累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若只依賴于課堂上老師的講的內容,那就太過局限了。你也許在某時會發現你語文課雖是認真聽了,可是一遇到做題就下不了筆。這就是自己還存在積累不足方面的問題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語文學習是十分磨人耐性的過程。你需要進行大量課外閱讀,背誦大量古詩文,摘抄好詞佳句,留心身邊的動人故事。(前提是要有興趣的去做)語文學習也是一個非常微妙的過程: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所以在你從事語文學習時,得多涉略課外知識,切不可泛泛而過,走馬觀花,需在你認為可圈可點的地方做上標記,再在進行練習時想方設法加以運用。那么花開滿園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
要想學好語文,不能太過拘于書上,還得聯系生活。正應了那句話: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平時我們在閑暇之余可多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植樹,打掃社區衛生,拜訪養老院……等許多能成為我們寫作素材的活動。
業,精于勤,荒于嬉。
語文學習可以說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可若是我們苦心孤詣,掌握其技巧,那么我們中能達到那種熟能生巧的境界。同時也在這過程中,我們也能在無形中具備愚公移山的那種堅韌與不服輸的精神。學習語文不能有絲毫懈怠。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過去所做的一切終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付諸東流。所以學習語文應具有的品質就在于“堅持”二字。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
與君共勉。
語文課上作文初二 第7篇
就在上周的周二,胡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類似于“競賽”的語文課,內容是:“我最喜歡的卡通人物”。嗯,要說卡通人物,自從卡通畫及卡通片“出生”自今,卡通人物可就多了去了——啊!
但螞差是每組派出的代表,連介紹帶推薦一共就只有兩分鐘的“寶貴”時間啊!嗯,我正獨個想著呢,哦,開始了。
第一組的小吳‘嘰嘰咕咕’說了一大堆話,可本人聽著就‘想睡’,你問“為什么?”“想知道為什么嗎?想知道的話,就聽我一一道來吧!——他講的竟然是《哆啦A夢》,本人‘好久以前’就看過了!”
第二組的小肖一上臺,一開口,我和其他一部分人——差點摔地上,竟然又是《哆啦A夢》嘞!!我們祈禱著:“主啊!希望下一個能換點新的了。”
果然,第三組的小陳與小張、小林,一齊上臺用“介紹+表演+推薦”的方式詳細的介紹了《火影忍者》中的一個片段,許多人都大聲說:“好!”而坐在講臺旁掌管紀律的小堯卻是“火冒三丈”的,因為小陳為了增添創意分,所以就在沒經過小堯的同意下,就把他‘當作道具來用’。
第四組(“本組”),小堯與小潘一同上臺單一的介紹了《網球王子》,唔!還算過得去。
第五組與第六組的相繼講完,并下了臺。
第七組的四位代表講得相當湊合!!!
終于,第八組,班長上了臺,“掌聲如雷”啊!!但是,我的耳朵告訴我:班長喜歡看《海綿寶寶》。“班長喜歡看這個???我更加不思其解!
沒想到的是——班長為第八組贏得了冠軍,但卻是在本組的小堯‘變成他們的道具’的情況下奪冠的,并和第三組是一樣的做法,小堯怒氣沖沖的說:“因為你們讓我很生氣,所以后果很嚴重!!”
唉!!!‘可憐的小堯’啊!‘無聊’的語文課啊!
語文課上作文初二 第8篇
今天,張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語文課,這是我語文學習的一個轉折點。
我從小就不擅長中文。雖然看了很多閱讀理解短文,背了很多單詞,但就是頂住了退步的浪潮,沒有進步。語文成了我學習的短板,一次又一次的拉我下水。對此我很苦惱。上課總想回答問題,可是膽小如鼠,只能吃現成的飯。今天的語文課終于給了我信心。
“哈默爾先生的演講用了兩個‘最后’。他們是什么意思?”老師說話的時候,突然看著我,讓我小聲嘀咕。雖然我心里有答案,但是很多回答經驗告訴我:“我沒正確理解”或者“再想想”。然而,這一次,我決定賭一把。“沒有正確的態度!”我勇敢地舉起了手。哦不,沒有“大軍”,我趕緊把手收回來,但是老師已經鎖定目標了。“張子賢,我們來說說。”我不得不站起來回答這個問題。總共有兩個問題。我一說一個點,老師就很樂意幫我給大家講解,還饒有興趣的問我另一個點。看著他激動的眼神,怎么可能沒有理由說什么?結果都是命中目標,命中靶心。我太高興了,我在心里大喊:“我挺過來了,我挺過來了。”張老師更開心,連續四次表揚我。
學校:山東省東營市勝利十六中
電話:18561aaaaaa
(初一作文,)
語文課上作文初二 第9篇
教學目的:
2、能從文章中的抒情和議論句發表自己的看法;
3、能結合文章內容和自己的積累談談人類如何與自然界**相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
教學設想: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導入新課:
由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導入新課……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掌握下列生字詞:
棲(qī)息黃鸝(lí)老鴰(guā)碩(shuò)大
肆(sì)無忌憚(dàn)圍剿(jiǎo)
2、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精靈”原指反抗上天**的“**”,你讀了課文后是否有新的認識?
明確:
聯系課文內容看,精靈指可愛的動物。文中主要寫的“精靈”有喜鵲
等鳥類,紅嘴鷗、鴿子、海獸、海鳥,還有小松鼠等動物;因為它們
語文課上作文初二 第10篇
人生中,不可能有一勞永逸的事,不可能同時獲得春花秋月。世上永遠是人無完人。但換一個角度看待缺陷,會望見非同一般的精彩。
暑假時,一家人去廬山玩。廬山真是高,山頂的云層一眼望不穿,似乎積蓄著巨大的淚水準備……雨下起。
果然是的,第二天,雨水的閘門關不住了,嘩啦啦傾瀉下來。
我憂愁地望著窗外,雨兒淘氣地掛起窗簾,天空陰沉沉的,街上都滿是藍色的塑料衣。我對爸爸說:“不如坐車逛逛吧,也許會獲得意外的驚喜呢!”沒想到他竟然同意了,并下令出發。
雖然坐著公交車環繞在山間,可是景色的能見度差極了,除了霧還是霧,連*時成群的綠樹也不翼而飛。
到了壺口瀑布的站點,一群人披著雨衣興奮地沖上車來:“太棒了,瀑布經過這場雨氣勢大多了,太壯觀啦!”
我們一行人聽見這句話,興奮得跳下車,迫不及待地沖向瀑布。果然,在下樓梯的不遠處,一股“河東獅吼”如潮水般回蕩在心胸。
我們好奇地走下去,便看見一條近乎白色的瀑布如同千萬條馬兒挾雷裹電飛下深谷,碰在礁石上蹦起數十條銀龍,堪比千軍萬馬。又低下頭去,一陣愜意的潮濕滌蕩在五臟中,讓人舍不得停止吸氣。
再往下,便是瀑布底了,從下往上看,水滴兒爭先恐后地打在臉上,也打濕了眼鏡,讓人沉醉于這魂牽夢縈般的境界中;瀑布頂的水簾掛滿了這青山白霧間,也**了心中的煩惱與不安,一切都是那么精彩啊!
是的,得不了完美,就有缺陷,缺陷孕育精彩;得不了偉大,就有*凡,*凡顯出本真;得不了成功,就有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
朋友,當你沒有成功時,你就打開缺陷這個東西,里面的歡快無盡,精彩無盡。
語文課上作文初二 第11篇
以下文詞純屬呻吟,望有意之士能一睹為快,隨即拋擲腦后。
關于一些情感把握類的文章,懂者自懂,不懂者就是把文章撕碎了,讓他看到里面的“血”和”肉“,他依然不屑一顧。所以,有些語文課上,老師的情感分析全然是在浪費時間。這就好像有一個人站在你身邊,旁人告訴你這個人很豁達,你要學習這個人的優點哦,可你卻全然不知那個人豁達在何處。當有很多人都說他很豁達時,你懂了,哦,他真的很豁達!真正的教育不是著重讓人去欣賞某種豁達,而應讓我們看到豁達背后的東西,譬如同情和憐憫。常常愛惜,我們自然就擁有某種豁達精神。真正的愛是崇拜與悲憫的結合,更多的卻是悲憫。只有崇拜沒有憐憫的愛注定朦朧如霧中之月,閃爍如水中之屑,一閃就過。
譬如蘇軾,倘若蘇軾在天之靈,我想,他不愿看到那么多的后人欣賞他那表面的豁達,他寧愿有人懂他豁達背后深深的悲涼,哪怕只有一個。他希望看到讀者讀后的沉思,因為沉默是最好的注解。正所謂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譬如我自己,小時候學語文,接觸的最多的就是要頑強,要不屈,可自己沒真正經歷過挫折,根本不知頑強為何物。
相機是我們的一雙眼睛,忠實紀錄下我們瞬間看到的內容。但瞬間只是一個點,一個具有發散性的點,許多鏡頭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都在那個點之下延伸發散著,直抵心靈的最深處。我們能看到許多的點,卻無法看到由點到心靈之間的路。
我認為,某些語文課上唯一有價值的是教會我們某些答題技巧以應對某種功利性的目的。語文,也許不需要天賦就能學好,但文學,姑且把它看作是有病的人在呻吟,但假使沒有一顆善感的心和對其的由衷熱愛,最多也只能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真正的文學應是化呻吟為吶喊,直抵人心……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