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宋八大家”是指,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
2、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
3、擴展資料“唐宋八大家”的起源與歷史背景:“唐宋八大家”的稱謂最早出現于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蘇為一家,所以實際是“八先生文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明末茅坤,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開來。
5、韓愈、柳宗元共同倡導了“古文運動”,故合稱“韓赫洋柳岸”。
6、韓愈、柳宗元在唐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時期崛起,掀起古文運動,使得唐代的散文發展到極盛,一時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辭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勢。
7、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后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8、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9、韓愈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10、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
11、唐代杰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12、2、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
13、3、蘇軾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
14、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15、4、蘇洵蘇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號老泉,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眉山)人。
16、北宋文學家,與其子蘇軾、蘇轍并以文學著稱于世,世稱“三蘇”,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17、5、蘇澈蘇轍(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一字同叔,晚號潁濱遺老。
18、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19、北宋文學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20、6、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21、7、曾鞏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后居臨川,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
22、8、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擴展資料唐宋八大家,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
23、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24、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實始于此。
25、明中葉唐順之所纂《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
26、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4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
27、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
28、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歷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
29、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
30、“唐宋八大家”的稱謂最早出現于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蘇為一家,所以實際是“八先生文集”。
31、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
32、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開來。
33、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
34、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歷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
35、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
36、韓愈、柳宗元共同倡導了“古文運動”,故合稱“韓赫洋柳岸”。
37、韓愈、柳宗元在唐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時期崛起,掀起古文運動,使得唐代的散文發展到極盛,一時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辭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勢。
38、蘇軾、蘇洵、蘇轍三人合稱為三蘇,蘇洵是蘇軾和蘇轍的父親,蘇軾是蘇轍的哥哥。
39、歐陽修是蘇軾的老師,王安石、曾鞏也都曾拜歐陽修為師。
40、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為唐二家(韓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蘇軾、蘇洵、蘇轍、歐陽修、曾鞏、王安石)。
41、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后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42、參考資料:唐宋八大家-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是指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
43、“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
44、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
45、擴展資料:“唐宋八大家”的稱謂最早出現于明初朱右選韓、柳等人文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蘇為一家,所以實際是“八先生文集”。
46、明中葉唐順之所纂的《文編》中,唐宋文也僅取八家。
47、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說,選輯了《唐宋八大家文鈔》共160卷,此書在舊時流傳甚廣,“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隨之流行開來。
48、自明人標舉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為宗。
49、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鈔》164卷,有明萬歷刻本及清代書坊刻本。
50、清代魏源有《纂評唐宋八大家文讀本》8卷。
51、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后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52、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53、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后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代表作有《進學解》《雜說》《獲麟解》《師說》等。
54、2、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
55、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
56、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等。
57、3、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
58、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
59、代表作有《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秋聲賦》等。
60、4、蘇洵擅長于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并傳于世,代表作有《六國論》《管仲論》《辨奸論》等。
61、5、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62、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代表作有《赤壁賦》《荀卿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
63、6、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
64、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代表作有《詩集傳》、《春秋集解》、《論語拾遺》等。
65、7、王安石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66、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代表作有《傷仲永》《游褒禪山記》《登飛來峰》等。
67、8、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于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并稱“南豐七曾”。
68、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代表作有《曾鞏集》《元豐類稿》 《隆平集》等。
69、擴展資料: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稱。
70、其中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三蘇等四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鞏是臨川文學的代表人物。
71、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詩文發展的陳舊面貌煥然一新。
72、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