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顯示,2008-2014 年,短短的幾里,深圳龍崗以制鞋、家具為代表的低端制造業大面積倒閉,而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利潤空間進一步萎縮,即將面臨生存困難之局面。
在這種背景下,富士康等企業已經有了遷址的想法和行動,這也在所難免。
據《深圳商報》報道,2016 年開春,深圳富士康已經暫停招聘正式員工。2015年11 月份,又有消息稱,富士康擬在南寧打造千億元級產業園,富士康在內部也提出了“發展內地,制造轉移”的口號,將部分生產線轉移到山東煙臺、重慶、河北廊坊、北京亦莊等地。
富士康在大陸的總部就設在深圳,從1988 年開始在深圳發展至今,現已成為世界500 強中的27 位,發展速度不可謂不迅猛,深圳速度連世界都為之驚嘆。然而,從創建到現在將近30 年,要撤離自己發展壯大之地卻是為哪般?
第一,深圳房價的飆升倒逼實體企業撤離
受益于地緣優勢,深圳一直是臺灣及國外企業的落戶內地的最佳地址,近幾年,不斷攀升的房價卻又提高了實體企業的土地成本和經營成本,大量實體企業正在撤離深圳。
對于深圳的高房價,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曾經說了這么的一段話,“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現在土地越來越少,越來越貴,產業成長的可能空間就會越來越小,既然要發展大工業、引導大工業,就要算一算大工業需要的要素是什么,這個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載了多少產值,這些產值需要多少人,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設施。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
樓市是吞噬財富的推手,房價瘋漲碾碎的不僅是購房者的安居夢,也推高了實體企業的土地成本和經營成本,很多高科技企業都被驅離深圳。富士康也難幸免。
第二,不斷攀升的人力成本進一步壓縮企業利潤空間
近幾年,中國大陸地區基礎人力成本不斷攀升,不再被稱為世界代工廠和廉價勞動力的代名詞,工人的權益得到相應有效的保障,待遇也進一步得到提升,深圳市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最低工資標準。雖然有了相當大的改善,但離工人期望值還有一定的差距,體現在珠江三角洲地區近段出現的“用工荒”問題進一步突現,招工難是深圳高科技制造業共同面臨的問題,富士康概不列外。
就富士康集團旗下主要從事蘋果手機生產的iDPBG 事業群,在蘋果秋季發布會前后都會進入生產高峰期,用工需求異常龐大,為了普通求職者入職,推薦人入職富士康的獎金從7 月份的600 元一直飆升到現在的1800 元,這直接推動了富士康招募成本的增加,企業之間招工競爭越演越烈。
綜合上述,富士康之所以能夠比較好地生存下來,并將企業越做越大,除了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之外,加工成本低廉是富士康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在哪投資、投多少、怎么投,關鍵不在城市大小、不分什么國家、什么地區,而在運行成本、生產成本、勞動力成本等的高低。哪里生產成本低、運行環境好,就搬遷到哪里。反之,就要撤離。技術、管理等只是富士康成功的一個方面,能否賺錢、賺多少錢才是富士康關注的焦點,也是富士康能否留住的關鍵。
企業和商業永遠是生存第一,當一個城市的成本越來越高,企業為了生存,必然會逃離這個成本越來越高的城市。這是深圳無法避免的悲劇。
標簽: 深圳富士康搬遷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