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敢了!”昨天,蘋果正式道歉的消息在朋友圈和各大網絡媒體刷屏。素來以“高大上”品牌形象示人的蘋果,居然肯認錯道歉,而迫使蘋果不得不道歉的背后,卻暴露出不容忽視的潛在隱患,泄露私密信息的Siri終于被石錘了。蘋果的一句“對不起”,能否換來消費者和整個市場的原諒還很難說。
Siri,在眾多受智能手機內置的同類產品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嗨,Siri”,一句話輕松喚醒的語音助手Siri,以及豐富出色的用戶體驗,在業內至今都是相當優秀的,友商們在開發自家的語音助手時,或多或少都會將Siri作為參考對象。而蘋果,對于用戶隱私信息安全的重視程度在業內也是首屈一指的,甚至曾為保護用戶信息不惜和美國政府公開叫板,但蘋果苦心經營積攢的品牌口碑,卻被此次“Siri泄露用戶隱私”事件徹底摧毀。
事實上,早在蘋果正式發布道歉聲明前,Siri就已經被外媒報道稱存在承包商監聽的Siri錄音,并且不排除有可能涉及到聯系方式、姓名、位置等用戶隱私的信息內容。但當時,蘋果對此一口否認,稱Siri搜集的用戶錄音信息旨在改善用戶體驗,而用戶被錄音的比例也不到Siri日活的1%,大部分錄音也只有短短幾秒鐘,意思就是說“我們沒有侵犯用戶私密信息,Siri是安全的不用擔心。”難道,1%就算不算是違規嗎?蘋果的回應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隨后在美國加州遭到集體訴訟,原告以“在未經個人同意的情況下,非法和故意地記錄個人的保密通信”為名狀告蘋果公司,稱其違反了當地的隱私法。
最終,迫于輿論壓力的蘋果不得不公開道歉,并且為打消用戶的顧慮、修復用戶對產品的信任,蘋果方面將針對Siri作出調整,包括默認Siri不再保留互動的錄音,只有在得到用戶授權許可、并加入Siri改進計劃后,才會被蘋果公司收聽錄音用于產品改進。
蘋果承認錯誤道歉,并表示愿意做出改進。和先前“拒不承認”的態度截然不同,高傲的蘋果被“啪啪打臉”后,還愿意承認錯誤,無非是迫于外界的輿論壓力。但蘋果Siri“竊聽門”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但Siri折射出的巨大危機卻不容忽視。在大數據和智能手機、APP橫飛的大環境下,個人隱私的信息安全保護變得越來越難,作為普通用戶,無論如何小心提防卻仍然無法避免信息泄露。例如,不少App在安裝時必須無條件接受它,任意調度你的通訊錄、短信息、錄音和鏡頭拍攝等權限,一旦你拒絕就無法安裝或使用。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是目前個人隱私信息很難保全的現狀,不少不法分子以盜賣大量個人信息牟取暴利,更可怕的是從搜集、販賣、購買、使用,早已形成完整的黑色產業鏈,作為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杜絕。而蘋果Siri“竊聽門”只是冰山一角,這才是Siri折射出的巨大危機。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