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606億美元,較年初下降473億美元,降幅為1.5%。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在分析3月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原因時表示,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大幅震蕩。美元指數走強,部分非美元貨幣相對美元匯率下跌,主要國家資產價格出現大幅調整。
王春英表示,下階段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仍然具有穩定基礎。一方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另一方面人民幣資產避險特征逐漸顯現,境外機構托管的人民幣債券連續16個月增長,4月以來A股北向資金重新凈流入,國際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意愿較強。
多因素導致外匯儲備下降
今年3月,受新冠疫情影響多國金融市場出現大幅震蕩,美國股市十天內熔斷四次,美元指數上漲,由此帶來資產因匯率折算減少、資產價格下跌、跨境資本流動波動劇烈等不利因素集聚,共同導致外匯儲備出現下降。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從非交易因素來看,美元指數從2月末的98.1升至3月末的99,升值幅度0.9%,盤中一度接近103;歐元兌美元基本持平,英鎊兌美元下跌幅度較大為3.1%,日元微弱升值0.3%。考慮匯率折算因素,我國外匯儲備中以非美元貨幣計價部分折算成美元計價后,形成估值損失。
在資產價格折算方面,雖然包括美國國債在內的多國國債收益率出現下降,可能帶來投資于國債的外匯儲備賬面價值升高,但是從股市和大宗商品來看,標普500指數下跌12.5%,歐元區斯托克50指數下跌16.3%,日經225指數下跌10.5%,國際原油價格下跌超過50%。即使投資于風險資產的外匯儲備很少,但綜合考慮來看,資產價格變動也或導致3月外匯儲備規模減少。
而在跨境資本流動方面,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受疫情影響,國內出口企業面臨產業鏈復工復產不協調等問題,生產受到影響,預計真實貿易對3月外匯儲備規模形成拖累。此外,由于3月全球股市暴跌,A股也同樣遭遇了外資流出的問題。Wind數據顯示,3月北向資金合計凈賣出678.73億元。
下階段仍有穩定基礎
就今后外匯儲備規模趨勢,外匯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預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將受到嚴重沖擊,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隨著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企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國內實體經濟正在逐步恢復和改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不會改變,將繼續為外匯儲備規模總體穩定提供支撐。
據《北京商報》,下階段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仍然具有穩定基礎。一方面,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內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逆周期調控政策逐漸乏力,經濟出現積極改善,對外匯儲備形成支撐。另一方面,人民幣資產避險特征逐漸顯現。即使在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時期,我國金融市場波動有限。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指出,“下階段將是疫情控制之后的經濟恢復期,但全球疫情反復,不確定性強,加之隔離措施加強,貿易部門仍然承壓,短期內黃金、美債等國際資產價格波動也將對外匯儲備增長造成一定壓力,因此不用過度解讀月度外儲的變化,全年外匯儲備預計能受貿易回暖等因素影響而保持穩定水平。”
人民幣資產避險特征顯現
當前形勢下,人民幣資產避險特征逐漸顯現。“即使在全球金融市場大幅波動時期,我國金融市場波動有限,人民幣兌美元雖有所貶值,但兌一籃子貨幣升值。”溫彬說。
3月末,境外機構托管的人民幣債券面額達到19578.17億元,環比增加62億元,這是自2018年11月以來的連續16個月增長;進入4月以來,北向資金重新凈流入,當月前4個交易日已累計凈流入近200億元,說明國際投資者依然看好中國發展前景,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意愿較強。
據《證券時報》援引德意志銀行亞洲本地市場部大中華區主管李偉杰指出,盡管疫情沖擊全球金融市場,加劇金融價格的波動性,但中國債券波動性相對較低,外資認購境內人民幣債券的趨勢并沒有因疫情而發生明顯改變。同時,從投資前景的角度看,當前增持人民幣債券對外資來說是較好的選擇。
李偉杰稱,“以10年期國債為例,當前中美利差超過170個基點,處于較高水平,從收益防御的角度看,外資對投資中國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人民幣債券有較高興趣”。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