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 Parker對花生重度過敏,如果他一不小心吃了一個堅果,且沒有注射腎上腺素的話,他很快就會停止呼吸。
Parker與過敏所做的斗爭并沒有阻止他獲得財富(Facebook的第一位投資人)、名聲(JustinTimberlake在電影《社交網絡》里扮演了他),成為改變整個行業的傳奇人物(記得Napster傳奇嗎?)。也許過敏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障礙,但是也激勵了他花費無數的時間在網絡上搜尋人類免疫反應的奧秘。
他說:“我完全被免疫系統迷住了,就像我在其他科學領域一樣,我一頭扎進了這片深海,并且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回報。”
2014年12月,他向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捐贈了2400萬美元,專門用于過敏研究。近日,他宣布成立Parker研究所,致力于研發針對性治療癌癥的療法,該研究所獲得了2.5億美元的資助。至于為什么要選擇研究癌癥,那是因為癌細胞在躲避免疫系統方面有著顯著的能力。這是有史以來金融領域對免疫治療領域最大的單筆投資,也是Parker在生物技術方面最雄心勃勃的努力。
為了發現突破性的療法,Parker親自從頂尖的癌癥研究中心(包括MD Anderson、Memorial Sloan Kettering、Penn Medicine、斯坦福大學以及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招募了300名研究人員,和40多家實驗室建立了關系。其戰略顧問包括一直致力于開發用于癌癥血液檢測的谷歌員工Jeff Huber,其高管來自Amgen、Merck這樣的制藥公司。著名研究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前校長Jeff Bluestone博士極有可能成為該機構的首任CEO。Bluestone說:“在過去的五年里,我一直都在跟隨著癌癥免疫療法的潮流,我和Sean見過幾次,他一直都在問我是否愿意加入。”
雖然2.5億美元相對于動不動就上十億的藥物研發來說有點少,但是Parker對于自己能夠在醫藥研究的象牙塔之外創造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感到自豪。Parker研究所希望與其合作的制藥公司能夠資助其早期研發資金并承擔新療法上市的成本。他說:“從企業家的角度來看,這樣做將會大大加快研發進程,早點看到結果。”他也指出了現今研發過程的兩大缺陷:研發人員之間缺少合作以及針對新技術頻繁的知識產權糾紛。
Parker研究所希望研究人員能夠互相合作而不是追求個人榮譽。他們也必須同意授權任何在研究所期間研發的新技術。在近幾年的生物技術突破里,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可以算是最重要的技術之一,但是這項技術已經陷入了繁雜的專利法律糾紛中。這也是Parker極力想要避免的現象。
Parker補充道:“我曾經開過一個玩笑,如果你想要研發出突破性的技術,能夠治療患者、對抗疾病,那么你所要考慮的最后一個才是專利問題。”
2011年,Parker的好朋友、傳奇電影制作人Laura Ziskin因乳腺癌去世。他經常和Ziskin在一起討論免疫療法的可能性,這也非常接近于Ziskin的想法。在她去世之后,Parker開始著手將資金投入到免疫療法的研發中。他說:“當這個想法還沒有被完全接受前,我建立了一個科學機構,組建了一個夢想團隊。”
但是很快,這個領域就進入了類似文藝復興時期的狀態。如今,免疫療法已經成為奧巴馬政府針對治愈癌癥的“登月計劃”的核心。副總統拜登最近預測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免疫療法將會加快癌癥研究進程,所取得的成果可能遠勝于前50年。
廣泛的說,癌癥免疫療法的研究人員試圖了解癌細胞躲避免疫檢測的機制。他們正在將新的療法引入實際應用,特別是免疫抑制劑,該療法可以幫助免疫系統識別并靶向癌細胞。而且,這些療法要比化療更具有針對性,不會對健康細胞造成損害。
克利夫蘭診所的醫療腫瘤專家Dale Shepard醫生說:“我讓我的病人回想上一次他們因為細菌感染而重病的時候,我告訴他們那就是很強的免疫反應。”與此相對應的是,Shepard的有些癌癥晚期的病人則呈現出了另外一種癥狀:“我看見這些病人身上的大腫瘤完全被免疫系統給忽略了。”
像Shepard這樣的腫瘤學家由于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所以他們對癌癥免疫療法的前景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這些最新的療法中有一些已經被證明在治療腎癌、結腸癌、前列腺癌以及肺癌上有著顯著的效果,這些療法也將Shepard的一些癌癥晚期患者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其中一些療法還被證明對老人有效果,比如美國前總統Jimmy Carter。但是對于某些患者,特別是癌癥發展較慢的患者來說,他們的治療效果是是比較小的。
總的說來,癌癥免疫療法已經不再是小打小鬧了。對于研究人員來說,下一步就是進一步了解為什么有些病人不適用于免疫療法。腫瘤專家也希望能夠看到針對惡性腫瘤(比如白血病、淋巴癌)的新療法出現。目前,已經有1500種癌癥免疫療法藥物處于研發中。
Bluestone已經為Parker研究所下一年的研究制訂了研究計劃,比如以新的方式修改T細胞以更好地識別和殺死癌細胞。他還提倡引進先進的成熟的技術,比如DNA測序的機器等。除此以外,他也正在研究如何應用醫學影像技術,通過組織和腫瘤的三維圖像更好地了解這些細胞是如何互相交流的。他說:“我們希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看的更遠,我們希望能夠找到癌癥的發生機制,找出在免疫系統里我們可以利用的微妙變化。”
PrateekMendiratta博士是杜克大學癌癥中心的醫學臨床副教授。他每天都在與癌癥打交道,并且對免疫治療領域的發展保持著密切關注。
在談及他對Sean Parker對這一領域的影響的看法時,他表示有些困惑,因為居然會有一位家喻戶曉的科技億萬富翁愿意在這一特殊的研究領域做出貢獻。但是深思熟慮之后,Mendiratta認為,硅谷資本的加入將會有利于免疫療法的發展。他說:“我們必須跳出思維局限,如果能夠讓更多的患者擺脫病癥的折磨,那么我很高興能夠看到行業之外的人進入這一領域。”
從Parker的角度來說,Parker詢問了每一個想要加入這項計劃的研究人員(非常典型的硅谷問題)。他說,他想要資助這個被外界認為“過于復雜過于雄心勃勃”的計劃。
Shepard對這種想法已經不再大驚小怪了,他說:“傳統的化療無法起到我們所設想的作用,這讓我感到很沮喪。我認為現在有很多人愿意站出來,為患者做出正確的選擇,即使這意味著要改變我們做事的方式。”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