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這幾天,網絡熱詞“藍瘦香菇”成了朋友圈里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語。有商業頭腦的企業甚至將其注冊為公司名。
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有哪些網絡熱詞?是否也有類似的搶注網絡熱詞現象?商業效果如何?全球華語廣播網特約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說,澳大利亞的很多網絡熱詞都與當時的時事熱點或者流行趨勢有關。
胡方介紹,每年澳大利亞的權威詞典麥考瑞詞典會公布年度熱詞和分類熱詞的榜單,比如去年的年度網絡熱詞就包括“拍腦袋決定”,這是用來形容澳大利亞前總理阿博特,經常不和他人商量,一拍腦袋就做出重大決定的行為。又比如說排名第二的熱詞是“伐木型男”,這個詞說的并不是真正的伐木工,而是用來形容和伐木工一樣充滿活力,但是實際上卻生活在都市當中的時尚男性。
澳大利亞的不少商家也喜歡捕捉流行詞語來給自己的產品起個熱門的名字。不過,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這樣做的商業效果。
丹尼斯是美國知名度頗高的連鎖餐廳,雖然名字聽起來很親民,但經營史上的一些劣跡讓不少顧客對該餐廳敬而遠之。上世紀90年代,加州的一些丹尼斯曾存在種族歧視的行為,這一風波直到現在還未平息。
另據報道,該餐廳最大的特許加盟商迫使餐廳漲價5%,以抵消奧巴馬醫療法案所增加的成本,這位加盟商還建議顧客少給小費以抵消增加的餐飲支出,這也導致不少顧客抵制該餐廳。那么,美國商家對于網絡熱詞成為商標是否“感冒”呢?
華爾街多媒體記者張姝介紹,相比于商標的熱門效應,美國企業更注重商標本身對于品牌的塑造是否有助益。盡管熱門的網絡語言能夠給商品本身短期帶來一些熱度,但是美國公司很在意這樣的使用方式與品牌的形象是否吻合。并且美國公司或者個人在注冊商標的時候會考慮更多的因素,除去網絡搜索程度,還包括目標客戶的接受程度,商品銷售渠道商以及市場宣傳伙伴能否很好的進行商業推廣,直接競爭對手等等。
盡管美國并不是世界申請商標數最多的國家,卻是擁有國際知名商標最多的一個國家,在2015年由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5年度世界品牌500強的排行榜中美國占有228席,而排名第二的英國僅占44個品牌,可見美國對于商標品牌的塑造和資本化的能力。而相比美國,2015年國內商標申請量達到287.6萬件,連續14年排名第一,但如果將商標的注冊數與國民生產總值進行一個對比,會發現在美國每千億美元是由2175件商標創造出來,而在我國卻由與此相比的幾乎6倍,也就是12071件商標創造出來。美國每件商標創造的實際經濟效應是我國的六倍,因此,從商標發展成品牌經濟的能力還有待加強。但另一方面隨著中美雙邊貿易的合作加強,大量的美國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和生產者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美國企業也非常看好中國市場,始終占據外國在華商標申請和注冊量的首位。
標簽: 藍瘦香菇被搶注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