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蝙蝠能夠利用回聲定位來捕獵佳肴,而飛蛾則常常出現(xiàn)在它們的菜單中。在這場捕食者與獵物的聲學軍備競賽中,飛蛾也有兩手絕活——準確地說是“兩翼”絕活: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飛蛾翅膀上的鱗片能夠吸收聲波,尤其是蝙蝠最愛的超聲波。
“飛蛾和蝴蝶的翅膀都被一層層鱗片覆蓋著,這些鱗片由一種叫做甲殼素(chitin)的天然聚合物組成。大多數(shù)昆蟲和甲殼動物的外骨骼中都存在甲殼素。”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托馬斯·尼爾(Thomas Neil)說,一開始,他用聲波對飛蛾的翅膀進行轟擊,觀察回彈的情況。
“我們發(fā)現(xiàn),被超聲波擊中時飛蛾鱗片會與之共振,共振頻率與蝙蝠用于回聲定位的超聲波頻率幾乎是一致的。”振動將超聲波的能量轉化成了機械能,這會減弱傳回到蝙蝠的回聲。
圖片來源:pixabay
“這可能不是巧合。由于具有特定的形狀和大小,這些鱗片的共振頻率恰到好處,讓它們能夠吸收來自狩獵蝙蝠的聲波能量。”接下來,尼爾和同事對一系列不同鱗片的聲波阻尼性能進行了建模。
“飛蛾身上很有趣的一點是,所有的鱗片都有著不同的形狀和大小。我們發(fā)現(xiàn),每個鱗片的共振頻率都有細微的差別——合在一起,它們能吸收的(聲波)頻率范圍就很大了。”這個范圍包括了蝙蝠回聲定位的頻率,尼爾在美國聲學學會會議(Meeting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上報告了這一發(fā)現(xiàn)。這說明,即使在野外遇到了一大波蝙蝠,飛蛾受到的保護也應該相當周全。
不過,這個策略真能奏效嗎?“我們其實不知道這些鱗片對飛蛾的真實保護效果如何。但根據(jù)我們所有的建模、測量和預測,這些鱗片似乎能很有效地幫助飛蛾在夜間躲避蝙蝠。”
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有蝙蝠聽到了這兒——尼爾會告訴你,可能并沒有什么辦法能挫敗飛蛾這一戰(zhàn)術。“蝙蝠或許只能發(fā)出更高振幅的超聲波,增強超聲波的強度,以此從飛蛾身上獲得更強的回聲。”換句話說,相比小聲“嗶嗶”,蝙蝠們或許該用大聲“吼叫”來捉到更多的飛蛾。
翻譯:武大可
審校:魏瀟
引進來源:科學美國人
本文來自:中國數(shù)字科技館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wǎng) - 科普類網(wǎng)站
聯(lián)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wǎng)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wǎng)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jīng)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