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這堂科普脫口秀在抖音火了

發布時間:2022-04-11 14:48:51 來源:人民資訊 責任編輯:caobo

本文轉自:安徽衛視

“我的手機好像總是跟我說 ‘GPS信號弱’,但是我從來沒有聽它說過‘北斗信號弱’,我的手機是不是就沒有北斗?”

視頻中,北斗導航系統科學家徐穎以大眾對北斗最常見的疑問開場,開始了她的科普講座。她今年36歲,在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擔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講座由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聯合舉辦,是系列科普講座中的一期。

在設問之后,徐穎解釋道,北斗導航系統應用其實非常廣泛,是繼GPS、格洛納斯(GLONASS)之后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在技術層面,北斗的精度不輸GPS,還有其他衛導系統不具備的通信功能。只不過,由于GPS全稱叫Global Position System(全球定位系統),人們習慣于用GPS指代所有的定位系統,而有些人手機里其實安裝了北斗,但并不了解這一點。

嚴肅清晰的開場之后,徐穎放松地調侃:“當然,我們也不希望大家總聽到‘北斗信號弱’。”臺下一陣笑聲,氣氛熱絡起來。而在后續的講解中,徐穎總是能夠用輕松有趣的方式闡釋北斗相關知識,脫口秀式的科普受到學生們的好評。

2022年初,中國科學院大學將講座內容和現場問答制作成30條短視頻,陸續上傳到官方抖音號@國科大 上。受眾由國科大的少部分學生擴展為抖音網友,同樣受到廣泛歡迎。目前,該系列科普短視頻已吸引超過3200萬人次觀看,成為國科大抖音號播放量最多的視頻合集。

北斗系列科普短視頻 來源:@國科大 抖音合集

打造“守護國門的金鑰匙”

GPS系統很好用,為什么中國不能直接使用,還要自己建設北斗?

在抖音視頻中,徐穎引用一位北斗紀錄片編導的一句話,將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比作“一把守護國門的金鑰匙”。“自己家的這把金鑰匙一定要握在自己人的手中。”

很多大國都想擁有自己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這也是俄羅斯在經歷蘇聯解體、經濟滑坡等一系列的困難后,仍然堅持建設格洛納斯系統的原因。1994年,北斗系統開始建設,2003年,北斗試驗系統,也就是北斗一號系統終于建成,使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后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2004年,北斗二號開始建設。

之所以繼續建設北斗二號,是因為北斗一號屬于有源定位系統。

什么是“有源定位系統”?徐穎借用科幻小說《三體》中的“黑暗森林法則”,幫助大家理解:每一個文明都會盡量在宇宙中隱藏自己的位置,一個文明亮出位置,就像是在一片黑暗森林中亮出了一片火光,它立刻就會被爭奪資源的高階文明干掉。

“從信號的角度講,只要你對外發出了信號,我就很容易通過三點定位的方式把你的位置找出來。北斗一號的接收機是有源的,所以它就有暴露用戶位置的風險,在某些特殊領域中,它相對受限。”徐穎在抖音視頻中說。

徐穎科普視頻片段 ?來源:抖音@國科大

相比北斗一代,二代系統變成無源系統,用戶只接收信號,不會暴露自己的位置,而這種采用廣播的方式使得系統的用戶容量不受限制,因為對它來說,“10個人聽廣播和100個人聽廣播是一樣的。”徐穎在視頻中解釋道。

2012年,北斗區域系統建成,成為北斗二號。2020年7月31日,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也就是今天的北斗三號。

北斗三號開通之前,曾有投資機構找到徐穎求助。“有公司說他們有北斗三號明碼的使用權,至少能估值三個億。”徐穎提醒大家:北斗三號的明碼是免費使用的,任何人有興趣的話,都可以到北斗官網上下載一個北斗的sat文件,使用北斗的明碼服務。

除了面向軍方的“軍碼服務”,“不管是誰跟你說北斗的明碼服務要收多少錢,都是不靠譜的。”徐穎說,這是北斗系統的“開放”原則決定的。為了使民用用戶更好地使用所有的導航系統,北斗系統和其他衛導系統一樣,設計時遵循兼容原則,使不同系統的信號能夠互相操作。

除了開放兼容,北斗的另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自主”,所有天線、射頻、基帶、原子鐘和用戶終端,都100%國產化。“核心關鍵技術永遠求不來,要不來,只能靠自己,只有核心關鍵技術不依賴于其他國家,你才能夠叫做真正的獨立自主。”徐穎在視頻中講道。

徐穎科普視頻片段 ?來源:抖音@國科大

人們常常說北斗系統是“大國重器”,它有兩層含義:第一,只有大國才有技術實力和經濟實力來構建這樣的系統;第二,它對國家的國計民生關系非常重大。

徐穎在視頻中介紹,在行業服務方面,北斗系統已全面應用于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應急管理、農林牧漁等行業,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基礎設施。南海有超過70%的漁船安裝了北斗系統,解決了漁民因為海上沒有基站而無法與外界聯系的困境。在交通領域,兩客一危系統強制安裝了北斗系統,以求更好地守護公共安全。

科普需要更多“徐穎”

北斗系列視頻在國科大官方抖音號上發布后,受到網友們的好評,吸引超過3200萬人次觀看。有人感嘆,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明星。有人則開玩笑稱,看了這些抖音科普視頻,約等于上了國科大。還有家長跟即將高考的兒子分享這些視頻,希望對方之后走上科研道路。

部分網友留言 來源:抖音@國科大

在視頻中,徐穎不僅向觀眾普及了北斗相關知識,還交流了科研經歷和她對于科普的看法,展示了科學家少為人知的一面。她說起自己讀博的“悲慘”經歷,“博士畢業的時候都挺難的,都要做好在實驗室打個地鋪然后掉一層皮的準備。”她所在的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理論上四年半就能碩博連讀畢業,但徐穎花了六年時間才完成學業。

正是讀博期間,徐穎開始以基層研究者的身份,跟隨導師接觸北斗相關項目,逐漸進入北斗導航系統研發領域,前后經歷了北斗二代應用、北斗三代組網衛星首發和北斗PNT體系論證等一系列北斗導航領域的里程碑事件。徐穎則從一名科研新手成長為中科院光電研究院導航技術室副主任,并在32歲那年,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之一。

在科研之外,徐穎也致力于和公眾對話。她經常被記者問到,北斗相比國外其他的衛導系統,有什么劣勢和不足?徐穎認為,北斗“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比GPS晚了二三十年,在應用的成熟度和推廣的普及度上不如GPS。這正是她堅持做科普的原因之一。

2016年,她因為脫口秀式的科普視頻走紅,播放量超過2000萬次。有媒體發文說:“科普需要更多徐穎。”在抖音系列科普短視頻中,有學生問到科研與科普的關系。徐穎回應稱,自己的本職工作是科研,這一點不會變,但科普也很重要。

徐穎科普視頻片段 ?來源:抖音@國科大

“我們覺得科普很重要,但是科普不是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幾十個人能做的事情。科研工作者應該站出來面向公眾講一些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徐穎在視頻中說道。她坦言,希望有更多的青年科學家能夠出來,給大家講述自己的科研領域,前沿動態和發展前景,給大眾帶來更多的科普資源,這樣每個人花的時間也能少一些。

而在短視頻平臺,科普的勢能被放大。正是在徐穎這場科普講座的2019年,她所在的國科大注冊了官方抖音賬號,并迅速成為重要的科普平臺。目前,“國科大”抖音粉絲已經超過100萬,中科院物理所粉絲超過275萬。

除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眾多科學家也加入進來,比如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曹則賢、同濟大學退休教授吳於人等。他們憑借豐富而有趣的科普視頻,在抖音等平臺收獲眾多粉絲。

而在抖音和中國科協“科創中國”聯合出品的系列演講欄目《院士開講》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10位院士分享了多個領域的前沿科技,系列演講內容多次受到外界關注。

國科大和《院士開講》抖音主頁

這些內容的涌現,使得短視頻成為重要的知識傳播載體。相關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泛知識內容在抖音平臺增長迅猛,播放量年同比增長達74%,已占平臺總播放量的20%。

標簽: 定位系統 導航系統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