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用細菌尸體作畫,就能幾千年都不褪色?

發布時間:2022-04-12 17:36:28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館 責任編輯:caobo

圖片來源:pixabay

現代畫家獲取美術用品的途徑通常是直接在商店里購買——想要紅色顏料,直接買就行了。但是幾千年前,在如今的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原住民藝術家通過烹煮水生細菌漿液,來制作他們獨特的紅色顏料。

“那是在很久以前、還沒有藝術品商店的時候,而生產這種顏料需要一系列非常復雜的步驟。所以我們對此很感興趣,想進一步探索?!辈继m迪·麥克唐納(Brandi MacDonald)說道,她在美國密蘇里大學核反應堆研究中心(University of Missouri Research Reactor,MURR)研究考古學,這里的核反應堆用于各領域的科學研究。麥克唐納所檢測的顏料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部遠古巖畫的碎片。那里的原住民藝術家曾用一種獨特的赭色顏料在巖石上描繪水獺、魚、馴鹿、海貍和獨木舟的圖案。

圖片來源:pixabay

在電子顯微鏡下,麥克唐納看到顏料中存在微小的管狀物質,這種結構可以由一種特殊的微生物產生。這讓她意識到這種鐵氧化物顏料可能來自生物體。后來,她確定了這種顏料是由水生細菌赭色纖毛菌(Leptothrix ochracea)產生的。

“這種細菌看起來有點像漂浮在小型淡水河道表面的棕褐色、橙黃色的藻叢,它從富含鐵的水中提取鐵元素,將它作為能量來源生長出菌落。”

但是原住民藝術家并非直接把這種細菌作為顏料。根據觀察到的微觀結構,細菌似乎還被煮過,以使顏料更加耐久、不易褪色。為了測試這個想法,麥克唐納團隊從美國緬因州的一條溪流中收集了這種細菌的菌墊,并在電子顯微鏡下加熱。他們看到顏料中的礦物質發生了和原始樣品一致的結晶,這將使顏料更不容易被分解。

圖片來源:pixabay

研究結果以及烹煮冒泡制作顏料的精彩視頻,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麥克唐納團隊現在正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中部的原住民社區合作,深入了解他們的巖畫歷史和巖畫制作方式,同時也和他們分享對這種古老藝術的微觀洞見。

翻譯:媛媛

審校:白德凡

引進來源:科學美國人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標簽: 麥克唐納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核反應堆 紅色顏料 水生細菌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