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苗抽穗的數量,是怎么控制的?近日,來自英國諾里奇研究園的一個科研團隊對此問題進行了研究,發現了與小麥基部小穗數量增加相關的基因,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植物生理學》上。
小穗是禾本科花序的基本組成部分,其發育和分枝模式決定了禾本科植物的各種花序結構和籽粒產量。在小麥中,中央小穗產生最多和最大的籽粒,而小穗形狀從頂部到底部逐漸減小,從而形成小麥穗的特征性披針形形狀。然而,基部小穗是如何發育的?其體積小且發育不完全的原因是什么?這些問題尚不清楚。
在該研究中,科研團隊采用了轉錄組學相關研究方法,來觀察小麥披針形形狀形成之前和之后相關基因表達譜。科研團隊發現,小麥小穗的頂端、中央和基底部分的基因表達譜差異很大;在短營養期,小麥的MADS-box轉錄因子,包括VRT-A2基因,在小麥穗基部表達最高。
基于多年田間試驗和轉基因品系,科研團隊認為,在小麥小穗基部較高表達的VRT-A2基因,與小麥基部小穗數量增加有關。這一研究結果也得到了計算模型的支持。
科研團隊表示,這一研究還表明,小麥基部小穗從營養體向花發育程序的延遲轉變,導致了小麥穗狀花序的披針形。(作者:鄭金武)
標簽: 麥苗抽穗數量 小麥基部小穗數量 小麥小穗 轉基因品系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