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夜晚玩手機很可能會讓蚊子雙倍咬人!

發布時間:2022-04-20 17:50:24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館 責任編輯:caobo

圖片來源:pixabay

想象一下,你人在印第安納州的一個實驗室,一條胳膊卡在一只盒子里,盒子中滿是吸血昆蟲,它們在做什么?自然是拿你的手臂飽餐一頓。

“我的同事塞繆爾·倫德博士(Dr. Samuel Rund)有一條健壯的手臂,他不介意貢獻出來喂蚊子。”我們的“圣父”吉爾斯·達菲爾德(Giles Duffield)教授說服了一位同事貢獻出自己的血肉,來研究蚊子遺傳學和行為學。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熱帶醫學和衛生期刊》上(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

顯然,達菲爾德并不太在乎同事的手臂是否美味可口,他真正想要知道的是,既然手機屏幕光會讓人類難以入眠,那這種人造光是否也會讓蚊子熬夜吸血呢?因此,達菲爾德和同事設計了這樣一項實驗:他們讓蚊子整夜暴露在人造光脈沖下,監控它們的叮人行為。

“這讓它們的叮人行為翻了一番。顯然,影響顯著,光線讓蚊子在夜里的叮人水平與傍晚相差無幾,而傍晚一般是蚊子活躍的高峰期。所以,這一變化可謂不小,叮人行為有了顯著的增加。”

圖片來源:pixabay

蚊子種類繁多,行為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些只在夜晚叮人,而有些則在白天進食。但達菲爾德團隊特別關心其中一種: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埃及伊蚊是和人類共同演化的,如今已經非常適應人類的生活環境。所以,任何影響它進食和叮人行為的環境變化都可能對人類產生巨大的影響,也許更甚于任何其他的蚊子物種。”

達菲爾德表示,埃及伊蚊是人類傳播疾病的主要媒介,包括腦炎、基孔肯雅熱、瘧疾、登革熱和寨卡病毒,所有這些都頻頻出現在了近年來的頭條熱搜里。這也就是為什么他需要同事的手臂。

“我們都覺得這個實驗方法美妙簡單,給蚊子提供了自然的刺激源:二氧化碳、氣味、體溫、溫暖產生的吸引力、物理皮膚和皮膚釋放的化學物質。所以肯定也能給出更自然的宿主-蚊子-叮咬應答。當然,被咬的研究人員很可憐,如果每次實驗都被蚊子叮上30次,其實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

下一步就是檢查不同種類蚊子對不同類型光的反應。

圖片來源:pixabay

“對,這是我們現在正忙于弄清的:最初的實驗中我們只使用了廣譜白光,隨著對目前和未來實驗的不斷微調,我們又有了新的研究興趣:特定波長或者顏色、光的色譜是否會產生同樣或較弱的效果。”

然后達菲爾德有了一些新想法。

“可能光的亮度越高效果越強烈,但也可能發現極亮的光會產生抑制作用,所以,可能存在一個最佳光亮度或者照明度。”

也就是說,光的顏色以及蚊子夜晚暴露在光亮中的時間,也是值得探索的因素。除此之外,他還很有興趣研究不同種的吸血蚊子。不是所有的蚊子都在晚上吸血,既然有一些在白天活動,那么夜晚的人造光是否也會影響到它們?

最后,該研究的目標是為生活在蚊子活躍地區的人們提供室內燈光選擇建議。不過從短期來看,未來的發現將有希望讓饑餓的蚊子“卸下武裝”,保護研究受試者的手臂。

翻譯:阿金

審校:王怡博

引進來源:科學美國人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

標簽: 埃及伊蚊 研究結果 的目標是 任何影響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