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亞歷山大鸚鵡在帶著幼鳥練習飛翔!
經過自然生態攝影師何海燕等人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縣的大盈江國家濕地公園內連續數月的觀察拍攝,終于在5月17日確定一個數量為8只的亞歷山大鸚鵡野外種群在盈江“安家落戶”,其中3只為今年剛孵化成功的幼鳥。
亞歷山大鸚鵡是亞洲最大的長尾鸚鵡,為中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我國分布范圍狹小,僅邊緣性分布于德宏州等地。
“雖然只有8只,但它們是我國目前觀察到的最大野外種群,更難能可貴的是觀測拍攝到它們在純野生環境的育雛行為,這些影像是我國目前為數不多的亞歷山大鸚鵡繁殖影像。”我國著名觀鳥人、盈江縣觀鳥協會會長班鼎盈告訴記者,亞歷山大鸚鵡共有5個亞種,此次記錄到的種群為緬甸亞種,所拍攝到的育雛影像對我國研究亞歷山大鸚鵡具有重要價值。
“兩年前,我就在附近的玉米地拍到過它們‘偷吃’玉米的影像,但直到今年才找到它們育雛的地方,并拍攝到育雛行為,證明了這個種群在盈江‘安居樂業’。”攝影師何海燕說。
據了解,亞歷山大鸚鵡通常在每年2月至3月進入繁殖期,一窩產3-4枚卵,孵化期大約為30天,雛鳥羽毛長成需要2個月左右,但幼鳥完全長成成鳥的羽色,至少需要32到36個月。大部分亞歷山大鸚鵡喜歡棲息于海拔900米以下干燥、潮濕的地方,通常是形成小群活動,在食物充足時或在棲息處休息時會大批聚集。(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標簽: 亞歷山大鸚鵡 野外種群 罕見亞歷山大鸚鵡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