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科技系統圍繞建設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加速建設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市場主體培育持續發力,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增長,相關重點工作取得成效。
(資料圖片)
一、創新主體培育持續發力
全市申報高企認定注冊企業531家,同比增長126%,提交第一批評審企業177家,增長37%。全市科小評價通過1785家,入庫1466家,同比增長33.6%,完成全年目標的67.24%。
一是聯動培育。系統重構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后備庫,與規上服務業后備庫、專精特新“小巨人”后備庫、授權專利企業庫聯動培育,充分掌握潛在企業,實施精準推送、精準服務“入庫進高”。
二是精準覆蓋。推行“部門+中介”服務模式,實施“全覆蓋”走訪,落實政策分類輔導、涉稅精細幫扶、認定服務常態化等工作舉措,形成支持創新主體研發的強大合力。結合“四上”企業“招培引育”,將195家“四上”培育企業納入全生命周期培育,對其中168家非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實施跟蹤。
三是兌現政策。對2022年批準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平臺、孵化載體建設等,兌現獎補資金4272萬元。宜昌市11家企業入選全省高企百強。發布宜昌高企“五十強”名單,形成“尊重創新主體、激發創新活力”的濃厚氛圍。
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持續向好
全市高新技術產業主體1106家,同比增長19.4%。一季度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77.87億元,增長8.1%,產業主體和增加值首次躍升全省第二,僅次于武漢。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4.23%,高出全省2.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2個百分點。預計上半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在560億元以上,占GDP的比重保持在20%以上。
一是三大領域持續增長。目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統計單位,主要集中在工業領域、建筑業領域、服務業領域,統計單位分別達到865家、54家、187家,統計單位數量同比增長17.8%、116%、12%。第一季度,三大領域高新技術增加值分別實現236.1億元、26.8億元、14.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9%、14.9%、15.9%。
二是高新技術企業貢獻突出。全市高新技術產業主體中754家為高新技術企業,占比68.2%,同比增長29.6%。工業領域規上高新技術企業628家,同比增長16.5%,占比76.1%,實現增加值190.5億元,占比達80.67%;建筑業領域資質以上高新技術企業54家,實現高新產業增加值26.8億元,占比100%;服務業領域規上高新技術企業72家,實現高新產業增加值3.72億元,占比25%。全部規上(資質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增加值221億元,占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79.53%。
三是縣市區增長較快。14個縣市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長,其中6個縣市區增加值增幅都在10%以上,9個縣市區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東部四縣中,夷陵、當陽、枝江增幅在10%以上,夷陵高達17.8%;5個山區縣中秭歸、五峰兩縣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水平,分別達到15.9%和14.5%;城區3區增幅高于全市水平,伍家崗、點軍接近10%,西陵達到14%。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 京ICP備2022016840號-87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