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美國14項關鍵技術出口管制 恐殃及華為

發(fā)布時間:2019-01-14 09:55:04 來源:新智元 責任編輯:caobo

美國14項關鍵技術出口管制,周六結束征求意見。評論中絕大部分個人觀點持反對意見。盡管反對聲強烈,但美國商務部預計將發(fā)布正式提案,限制關鍵技術出口的大棒最終會落下,只不過是時間和范圍的問題。

美國14項關鍵技術出口管制,征求意見結束。

這項旨在限制關鍵技術出口的征求意見行動于去年11月19日公布,12月延期一次,到1月10日結束。

14項關鍵技術中,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技術、機器人技術、量子信息和傳感技術、微處理器技術、定位導航和定時(PNT)技術、先進的計算技術等被列入清單,一旦這些技術被限制,一些嚴重依賴關鍵技術進出口的公司可能會面臨滅頂之災。

在征求意見的regulations.gov網站上,新智元發(fā)現,公眾的評論超過220條,顯示出來的有效評論有41條。其中哈佛大學、匹茲堡大學、AAAI、AAAS、美國計算機研究協會等機構都曾發(fā)表意見(多數是要求延期),評論中絕大部分個人觀點持反對意見。

盡管反對聲強烈,但美國商務部預計將發(fā)布正式提案,限制關鍵技術出口的大棒最終會落下,只不過是時間和范圍的問題。

反對聲高漲:美國做AI離不開國外數據

美國政府“關門”已經進入到第三周,不過部分負責管理出口管制、制裁和其他與貿易有關的職能的機構依舊辦公。

還在上班的美國商務部工業(yè)安全署(BIS)美國商務部工業(yè)安全署(BIS)去年11月19日公布14項擬進行出口管制技術的征求意見稿,在公眾回復的41個有效評論中,新智元按照評論中對技術限制的傾向(贊同/反對)將觀點分成三類:

贊同(含需要完善):6個

反對:13個

其他(含要求延期):22

在regulations.gov網站上進行評論的多為個人,哈佛大學、匹茲堡大學、AAAI、AAAS等機構則申請進行延期,因此網站總體上代表個人觀點。另外,網站只是征求意見的渠道之一,其他渠道觀點尚未公開因此無法進行收集。

不過,從網站上也能反映出公眾對于14項關鍵技術出口管制的態(tài)度。

支持者認為,在美國之外,現在一些技術已經開始迅速發(fā)展,比如中國的科學家正在開發(fā)基因工程技術,對雙胞胎女孩進行了基因編輯,去除了具有更高艾滋病發(fā)病率傾向的基因。控制這類新興技術的出口,讓美國不僅能夠監(jiān)測這些技術的發(fā)展狀況,還能夠重視它們給社會帶來的益處。

在新興技術的監(jiān)管問題上,美國應該尋找那些對國家有利的東西,考慮技術的使用和制造成本,重視能夠造福社會的技術。除了這些標準外,還應考慮技術的可用性及其應用的廣泛程度,以控制技術的出口。

比如用于軍事用途的技術可以受到限制,但對如人工智能芯片、機器視覺或生物技術產品的限制將減緩發(fā)展和進步。

反對者則強烈警告不要采取任何限制“人工智能”擴散的一攬子規(guī)則,因為它會:

(a)在分析上難以處理。“深度學習”從根本上說是推動突破的基礎科學,具有高覆蓋率和高深度的特點,與許多基礎科學的連通程度是緊密聯系的,因此不能夠簡單區(qū)分。

(b)實際上無法執(zhí)行。因為世界范圍內的AI科學家和工程師往往僅依靠訪問網絡和計算資源就能改善科研結果,所以不可能完全限制技術。在當今世界,科學家和工程師的許多成功指標取決于他們發(fā)現、應用和分享知識的能力。

(c)在經濟上不利。限制關鍵技術出口可能會扼殺創(chuàng)新和基礎研究,將減少競爭,增加成本和不確定性,使美國競爭力下降。經濟越開放,吸引投資者、競爭和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就越大。此外,為了在AI和其他數據驅動技術上取得成功,美國需要訪問美國以外的數據,保持這種開放性而非限制它是符合美國人民和美國公司利益的。

越來越多的業(yè)內人士擔心,禁令中提到的出口管制可能會削弱美國企業(yè)在AI領域的優(yōu)勢地位。

在1月10日公眾評論截止日期之前,科技公司、學者和政策制定者都發(fā)表呼吁,建議美國商務部對AI出口規(guī)定采取寬松措施。重要的論點包括:

第一,限制可能會損害美國企業(yè),同時可能還會推動國際競爭對手,尤其是中國的發(fā)展;

第二,限令可能會阻礙相關技術進步;

第三,從長遠來看,重點并非對新興技術實施出口管制的能力,而是確定新興技術中潛在的安全問題。

ACM (國際計算機學會) 就美國政府14項新興技術出口管制(ANPRM) 發(fā)表了評論。ACM認為,這將是一個漫長過程的開始,這個過程超出了美國商務部已經開始的規(guī)則制定過程,接下來要對一系列技術、項目和流程進行明確定義和劃分,包括制定相關規(guī)則,界定對已有網絡內容的訪問權限。

SPIE (國際光學與光子學會) 10號也就美國政府關于如何控制新興技術的ANPRM 發(fā)表了評論。

SPIE在回應中強調,在新興技術的發(fā)展中不應過于寬泛或過早地建立控制:當技術達到成熟水平,能夠對其控制進行合理評估時,任何控制都應該狹隘地應用于那些具有軍事應用或國家安全的技術。過早或影響深遠的控制(premature or far-reaching controls),可能破壞相關商業(yè)應用的發(fā)展,而后者或將損害美國經濟大幅增長,相關決策必須在國家安全與經濟安全之間取得平衡。

SPIE評論中還指出,禁令中列舉的多項新興技術,在美國對這些技術進行研究的團隊具有高度國際性,也即有很多非美國國籍研究人員參與,禁令的實施將對這些研究人員也造成影響。SPIE認為,出口管制的目的是防止特定技術的擴散:如果無法實現這一點,則不應采取控制措施。

限制關鍵技術出口大棒正落下:華為分公司遭刁難

盡管反對聲音強烈,但BloombergLaw網站稱,美國商務部預計將發(fā)布正式提案,限制關鍵技術出口的大棒最終會落下,只不過是時間和范圍的問題。

另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商務部日前暗示不會給華為美國分公司“Futurewei Technologies” 續(xù)發(fā)出口許可,這也意味著華為很難以將這個分公司所開發(fā)的一系列技術帶回中國。

據報道,許可證涵蓋的技術包括電信技術和軟件,高速數據傳輸技術。美國商務部早在去年6 月份就已致函Futurewei,稱出于國家安全考慮,打算駁回后者續(xù)發(fā)許可的申請。

這表明盡管對關鍵技術的出口還沒正式形成提案,但美國商務部的大棒已經開打。

作為企業(yè),很可能受到這些政策變化的影響,需要留意以下內容:

盡快對公司的產品和技術進行自我分類或獲取出口分類清單,以確定公司的技術是否在“關鍵技術”之列。

確定公司的產品和技術是否被列入“視為出口”或出口管制類別。“視為出口”是指對在美國的外國人分享受管控技術的行為。

確定公司的外國所有者和投資人(包括直接和間接投資)是否可以控制公司,導致其可以獲得關鍵技術或“非公開技術信息”的相關材料,是否擁有任命董事會成員或觀察員的權力,是否能夠參與公司的決策(除了通過所有權參與決策之外)。

確保公司的法律顧問充分了解并熟悉相關領域,或者可以將熟悉相關領域的人士介紹給您。如果事先不知道公司控制的技術屬于關鍵技術,會限制企業(yè)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業(yè)務的能力,可能會阻礙交易實施,甚至可能導致交易失敗。

此外,所有的美國公司必須確保不與任何特別指定的個人或企業(yè)(SDN)、其他受限人員或與涉及禁運地的人士開展業(yè)務。顯然,這個規(guī)定對于掌握敏感產品和技術的公司而言尤為重要。為了確保您的公司不會和受限制方或任何被禁運的國家開展業(yè)務,企業(yè)主需要制定一套合規(guī)計劃,其中應該包含一系列降低風險的流程。

技術公司的投資人也應該了解這些變動,確保投資的公司知曉相關的監(jiān)管問題。

參考資料:

https://www.regulations.gov/docketBrowser?rpp=50&so=ASC&sb=commentDueDate&po=0&dct=PS&D=BIS-2018-0024&refD=BIS-2018-0024-0001

標簽: 出口管制 華為

上一篇:西方妖魔化中國社交軟件 華為之后是抖音?
下一篇:微信上線新功能:可辦32國簽證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