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攝像技術在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商業化商品和很多科技前沿領域中均有廣泛應用,不過成本依然過于昂貴。不過這種情況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發生改變,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團隊成功發現了可顯著降低紅外攝像頭制造成本的新方式。
紅外攝像頭能夠捕捉人類肉眼無法看到的不可見光,而且這種類型的能量要遠遠小于可見光的波長,這就意味著相機要比傳統型號更加先進更加昂貴。而制造紅外攝像頭的關鍵因素就是需要制造多層半導體,這一過程既困難又具有高誤差率,從而導致更高的生產成本。
來自芝加哥大學的Xin Tang和Philippe Guyot-Sionnest兩位科學家的新發現,可能會對現有紅外攝像頭的制造業產生巨大影響,因為可以明顯降低材料成本和所需要的時間。他們的研究最近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詳細介紹了如何使用稱之為“量子點”在調整合適尺寸的時候來捕捉紅外光波長。
Tang表示:“收集包含紅外線的多個波長可以為你提供更多的光譜信息,就像為黑白電視增加色彩一樣。短波可以為你提供紋理和化學成分信息,而中波可以為你提供溫度。”他們通過調整量子點至合適尺寸來收集短波紅外線,而另一個量子點用于收集中波紅外線,然后他們將每個量子點分層放在硅片上。科學家表示,功能性相機所需的制造解決方案可以在幾分鐘內輕松生成,而且性能和現有型號一樣出色。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