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wǎng)

美國宇航局“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將走向“終結”

發(fā)布時間:2022-05-19 14:01:39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任編輯:caobo

在經(jīng)過3年的科學工作后,美國宇航局(NASA)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即將走向“終結”。

5月17日,NASA宣布,由于太陽能電池板上聚滿灰塵,“洞察號”將于7月結束工作,并預計在今年年底徹底關閉。

“洞察號”火星著陸器于2018年5月發(fā)射,并于當年11月著陸于火星赤道附近一片寬闊平坦的地區(qū)——埃律西姆平原。這里是理想的著陸區(qū)域,“洞察號”可以在此部署超靈敏地震儀,以便探測火星內部反彈的地震波。

“洞察號”通過地震探測、熱傳輸,以及大地測量學對火星內部進行勘探。自成功部署以來,它測量了火星磁場、探測到了火星上的1300多次地震,這幫助研究人員繪制出火星內部構造圖。

然而,在2019年2月“洞察號”搭載的儀器初次開啟后,研究團隊在兩個月內沒有“聽”到任何聲音。這讓研究人員相當緊張,但這些擔憂在當年4月“洞察號”第一次探測到地震時得到了緩解。

從那時起,探測器共記錄了1300多場地震的數(shù)據(jù),其中包括一場5級的火星大地震。

這些地震數(shù)據(jù)讓科學家們對火星內部結構有了更好的了解。例如,此前一些研究人員預計火星內部存在一個相對貧瘠且堅固的核,但“洞察號”的探測數(shù)據(jù)顯示,火星內部有一個與地核大小相當?shù)木薮蠛诵模洳糠痔幱谌廴跔顟B(tài),但其內核是液態(tài)還是固態(tài)的尚不清楚。此外,“洞察號”還提供了火星地幔的組成和厚度數(shù)據(jù)。

當然,耗資4.25億美元的“洞察號”火星之旅并非一帆風順,其搭載的一個插入式溫度測量熱探針最終未能穿透火星堅硬的表面,導致該項任務以失敗告終。

但無論如何,人們即將揮別的“洞察號”已經(jīng)獲得了許多成果。“我們現(xiàn)在有了火星內部結構圖。”“洞察號”任務負責人、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Bruce Banerdt說,這些細節(jié)有助于研究人員理解45億年前,火星是如何形成、演化的。(作者:徐銳 )

標簽: 美國宇航局 洞察號火星著陸器 火星著陸器 火星地幔

上一篇:太陽也能發(fā)電?科學家成功測試紅外熱轉換為電能裝置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