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一名6歲兒童,走起路來像小鴨子一樣搖搖擺擺,發展到后來總是無故跌倒,甚至上下樓梯都很困難,到河南省兒童醫院就診后發現,孩子患上了一種罕見病——杜氏肌營養不良。
與X性染色體有關,患者大多為男性
杜氏肌營養不良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肌肉萎縮病,屬于X性染色體連鎖的隱性遺傳病。由于男性只有一個X性染色體,因此,只要他的X性染色體攜帶有該病的基因,幾乎都會出現癥狀;而女性則需要一對X性染色體都攜帶致病基因,才會罹患該病,因此杜氏肌營養不良患者大多為男性。男性發病率約為1/3500—1/5000左右。
(相關資料圖)
若女性的一對X性染色體中有一個攜有異變的基因,那么她就會成為一個基因攜帶者,她的兒子有50%的機會成為患者,她的女兒則有50%的機會成為基因攜帶者。在女性攜帶者中,約10%的人會出現輕度的臨床表現。
整體而言,杜氏肌營養不良是一種可威脅生命、且預后極差的疾病,常常表現為進行性的肌肉無力。患兒常表現為學步晚、步態蹣跚、不能跑步、經常無故摔倒等。通常在3—5歲開始發病,在病程初期,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多因入托體檢時,查出肌酶增高或者肝功能異常,進一步檢測時才被發現。
患兒發病后,步態、運動異常會進行性加重,逐漸表現出爬樓、跑跳和起立等行動困難。隨著病情進展,肌無力癥狀逐漸加重,甚至出現脊柱前凸,走路時身體左右搖擺,呈現出“鴨步”,并逐漸出現雙側腓腸肌假性肥大等特殊體征。
病情進入平臺期后,患兒的運動能力開始倒退,如無有效的藥物干預,絕大多數會逐漸喪失獨立行走能力,最終因呼吸系統并發癥或心力衰竭等原因死亡。
此外,部分患者還伴有智力障礙、學習困難、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孤獨癥、焦慮等異常表現。
治療需長期管理和監測
對杜氏肌營養不良,目前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激素仍是一線治療手段,不過國際上已有針對不同基因變異型的治療藥物陸續上市。
在該病的治療過程中,強調的是多學科的團隊性治療和長期管理,而長期管理中則強調運動訓練。杜氏肌營養不良患兒需要進行運動耐量訓練,比如游泳、踩踏單車等。此外,還要堅持進行關節韌帶拉伸訓練,比如平時可以采用站斜板,或睡前進行一些關節的拉伸鍛煉,這有利于延緩疾病的進展。
需要注意的是,該病需長期管理和監測,應注意在不同臨床時期進行及時相應的檢測和評估,以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和訓練。比如,當出現了運動功能下降、不能行走時,需要監測肺功能和心臟功能,針對其相應狀態作出支持和治療,以延長生命周期。需要提醒的是,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運動能力差就不讓他運動。
預防需要做好遺傳咨詢和產前篩查
生育過杜氏肌營養不良患兒的家庭,再生育前需要進行遺傳咨詢和遺傳學檢測,實現精準的遺傳學診斷。
此外,在孕期還可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查、針對性產前診斷等,實現對該病的遺傳阻斷,從一、二級預防水平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減輕家庭和社會的疾病負擔。
此外,對杜氏肌營養不良基因攜帶者的篩查,也是預防患兒出生的有效途徑之一。很多醫院都已開展針對該病的單基因病擴展性攜帶者篩查項目,針對普通人群進行篩查,從而發現高風險家庭。
需要注意的是,若一對夫妻已生育過基因改變明確的患兒,但該夫婦的基因檢測結果正常,就需要考慮基因新發突變或生殖腺嵌合等情況。
(作者系江西省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