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鐵元素球或構成地球核心第五層結構

發布時間:2023-03-05 13:45:39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相關資料圖)

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 視覺中國供圖

研究地球核心對于理解行星形成與演化至關重要。據新華社報道,澳大利亞國立大學2月22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貫穿地球的地震波,認為地球的最內核可能是半徑約650千米的鐵元素球。

盡管科學界早在10多年前就開始懷疑地球內部可能存在第五層結構,由于缺乏靈敏度能達到給地球深層內部采樣的探測器,探測地球最內核的工作難有進展。

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地球結構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3部分,其中地核又分為外核和內核兩部分。這樣看起來地球內部就是4層結構。地殼深度達70千米,是地球的最外層;地幔位于地殼以下數十千米到約2900千米深處,是地球最厚的一層;地核指距離地球最中心6370千米處的區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論文介紹說,他們分析了約200次6級及以上地震的數據。有些地震波的傳播會穿過地核到達地球另一頭,然后再反向傳播,這個過程有些像乒乓球來回跳動。此次研究首次分析了沿著地球直徑傳播多達5次地震波的數據。

通過分析地震波穿過地核時出現的變化,以及地震波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特征,研究人員認為,在地球內核最深處,可能存在一個主要由鐵元素構成的半徑約650千米的球狀結構,它與內核中較外層的部分存在明顯區別。這個最內核是在此前認識的地殼、地幔、外核、內核之外的第五層結構。在地球中心的巨大壓力和高溫下,鐵元素以與人們日常認知不同的方式組成這個球狀結構。

論文作者預測,后續仍需進一步研究最內核與內核外殼之間過渡的特征,從而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深層內部和形成史。隨著時間推移,地球內核正在變得越來越大,這是由于外部核心的熔融材料凝固了,我們所在的星球正在逐漸冷卻,由于內核冷卻引起液態外核對流形成了地球的地磁場。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楊翼博士、宋曉東教授,近日在國際期刊《自然·地球科學》發表論文,又為地核添加新注腳。該論文指出,在過去10年左右的時間里,地球內核的差速旋轉幾乎停止。相對于地幔,內核開始緩慢反向旋轉。這種旋轉的變化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推測地球內核的旋轉可能存在70年左右的震蕩周期。

標簽: 地球內部 研究人員 可能存在

上一篇:
下一篇: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