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普時報訊(記者吳桐)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最新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指出,到2100年,全球食物生產排放將使地球氣溫增加近1℃,如果改進生產和消費可避免部分預計結果。
全球食物生產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大來源。過去這些相互作用的建模工作,未能解釋持續和演變的排放水平,使短期或長期存在的溫室氣體對氣候的影響出現了偏差。
參照當前全球食物生產和消費模式對整個21世紀變暖的影響,論文作者開發了一個詳細的溫室氣體排放目錄,還有94種不同食物條目。
論文作者發現,食物生產在本世紀末可能使氣候變暖1℃。在食物生產導致氣候變暖中,近60%由甲烷所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二氮各占約20%。
論文作者認為,如果全球采用醫學上推薦的健康飲食,并結合能源去碳化以減少食物浪費,到本世紀末能夠將氣候變暖減少至0.75攝氏度。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