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歲的李先生是某外貿公司的營銷經理,常在“推杯換盞”中談生意,號稱“千杯不醉”。5年前,李先生在醫院體檢時發現酒精肝,醫生建議他禁酒,保持清淡飲食和規律鍛煉,但他沒有重視。最近,他感覺肝區疼痛,并伴惡心、嘔吐,就診后發現有肝硬化、肝細胞脂肪變性。醫生告誡,若再拖延懈怠,下一步有可能轉變為肝癌。
那么,習慣把酒言歡的人,怎樣評估自身是否受到了酒精肝的威脅?出現哪些癥狀需要引起警覺?
(資料圖)
每日40克飲酒量,5年就可形成脂肪肝
在3月18日第23個“全國愛肝日”到來之際,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宋吉濤指出,過度飲酒或長期酗酒,極有可能導致胃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肝癌以及冠心病、腦出血、癡呆癥等一系列疾病。
宋吉濤介紹,酒精濫用目前已成為前三位的世界公共衛生問題,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每年由此造成的死亡達250萬人,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4%。我國飲酒人群也非常龐大,且人均酒精消費量在逐漸增多,由此帶來了嚴重后果。據統計,我國6%的男性和1%的女性死于單純性脂肪變性、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纖維化、酒精性肝硬化,乃至肝癌等酒精相關肝病。
宋吉濤提醒,日日貪杯、嗜酒如命的陋習,對肝臟的傷害絕不可小覷。當飲酒超過一定量后,包括乙醛在內的各種代謝產物會在體內不斷集聚,干擾肝細胞的正常代謝,并給肝細胞帶來損害,繼而誘發肝細胞脂肪變性和壞死。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患者最初表現為酒精性脂肪肝,之后逐漸過渡到酒精性肝炎。長此以往,酒精所致的肝細胞炎癥不斷反復,肝臟組織就會逐漸纖維化,最終過渡到酒精性肝硬化。
數據顯示,每日飲酒量在40克,持續5年便可能形成脂肪肝;每日飲酒量在160克,持續20年左右即可發展成酒精性肝硬化。
高度警惕消化不良、尿液變黃和鞏膜黃染等癥狀
“通常來看,酒精性肝病患者會最先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厭食、惡心等癥狀,但大部分病人會誤認為是胃腸道的問題,很少會想到是酒精導致的肝功能損害。因此,上述‘消化不良’的癥狀如果持續時間過長,就需要高度警惕,并及時到醫院就診。”宋吉濤說。
長期喝酒的人,由于酒精對肝臟的損傷,人體排出的尿液顏色也會逐漸變為黃色。尤其當尿液顏色轉深轉濃,呈現為濃茶或咖啡色時,需要考慮是否為肝功異常所致。
酒精還會改變眼睛鞏膜的顏色。長期喝酒的人,在肝臟受到損傷后,膽紅素會漸漸滲入到人體血液里,將眼睛鞏膜染為黃色。如果出現眼睛明顯泛黃,則提示肝臟正在遭受酒精的侵蝕。
此外,有些酒精性肝病的患者不僅眼睛會變黃,皮膚也會逐漸被染黃。除了上述癥狀外,患者的手掌也會因充血而顯現紅色斑塊或斑點,按壓這些部位后手掌會變成白色。以上這些情況若是在一定時間內長期存在,需要及時做肝功能檢測。
應定期檢查肝功、做肝臟彩超
臨床上,一旦確診為酒精性肝病,必須戒斷酒癮,改變酗酒的陋習,同時接受規律且持續的治療。宋吉濤強調,釀成酒精性肝病的直接原因是患者長年且過量地攝入酒精。所以,首先要從源頭上把住“入口關”,戒掉酒精。
其次是要養成規律飲食和健康作息的好習慣。宋吉濤建議,對于已經發展成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硬化的患者,一日三餐要清淡少油,多吃一些高維生素、高蛋白的食品,多食五谷雜糧,堅持攝入新鮮蔬果,并經常補充鎂、鋅等營養元素;日常少食燒烤、麻辣燙、紅燒肉、鍋包肉、拔絲地瓜等甜膩、高鹽和高熱量的食物,少吃火鍋。若是過食生冷之品,或是熱量水平太高,都會讓肝臟承受的負擔過重。
另外,還要戒除煙癮,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盡可能保證科學合理的睡眠時間。
再次,喜歡喝酒的人,建議定期檢查肝臟功能、做肝臟彩超,充分提高對肝臟的健康意識。
宋吉濤提醒,不管是高度酒還是低度酒,也無論是啤酒、紅酒還是黃酒、洋酒,凡是酒水,其中都含有程度不一的酒精,因此不可以空腹豪飲,建議進食后再飲酒或間斷適量小酌。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