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日前,背負太多期待的GPT-4終于橫空出世,ChatGPT新版本比上一代“進化”了至少一個數量級,因其在專業和學術上表現出遠超人類水平的性能,而引發科學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具備搜索引擎的全知全能和人工智能的靈活精巧,ChatGPT受到了學生群體的青睞。考慮到ChatGPT可能會引發作弊問題和道德問題,不少學校相繼禁止學生使用,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甚至開發了相關應用,以幫助老師找出使用ChatGPT生成的論文,學校和學生間上演著新一輪的“貓鼠游戲”。
不過,一些教育界人士則鼓勵將ChatGPT納入教學,認為ChatGPT不僅可以用作高效的教學工具,也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日前召開的“ChatGPT與未來教育”學術沙龍上,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國家數字化學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楊宗凱教授指出,ChatGPT等AI技術對教育具有革命性影響,“對學習者而言,這些技術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對教學者而言,有助于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評價。”
技術發展帶來的教育焦慮甚囂塵上,而相關企業已經開始探索新技術的應用。在國內,網易有道宣布ChatGPT同源技術將應用于AI口語老師、作文批改等學習場景中;科大訊飛宣布將打造中國版ChatGPT;高途將引入ChatGPT同源AI技術,推出考研規劃和答疑產品。
實際上,ChatGPT并不是在教育領域第一次出現的人工智能技術,AI繪畫、AI實驗機器人、AI鋼琴教育等已經十分多見。上海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秘書長鐘俊浩此前就公開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本身在快速迭代、日新月異,每一天都在不斷地學習吸收,不知道明天又出現什么新的東西,“人工智能改變的是我們人類社會秩序、工作方式方法和科學研究的范式。孩子們要等到大學才去學人工智能嗎?肯定不行。”
“不妨從科技應用、未來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角度,看待ChatGPT在教育領域的應用。”English智能英語學習解決方案相關技術研發負責人賈先好認為,教育對于技術創新的反應習慣性滯后。AI時代的到來已是大勢所趨,幫助孩子們接受正確的人工智能觀念的同時,教育他們科學利用人工智能產品和應用,實際關系到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其給社會帶來的綜合影響。當然,這背后涉及到專業教師人才的培養、課程設置的優化乃至教材的編寫等,因此這種滯后性更需要科學看待。
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也認為,教育對于ChatGPT肯定會有一段時間的不適應,甚至有些學校會屏蔽。但新的技術出來以后,需要的是更高層次的學習內容和新的思維能力的構建。“ChatGPT的出現,應該是教育自身改革的一次重大機會,因為如果傳統的教育方式不改變,教育是不可能靠屏蔽ChatGPT維持下去的,只有多樣化才能探索出教育新的生長點。”
技術的進步和理性運用離不開教育的引導,反過來,技術的進步又會促進教育的變革。一定程度上說,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或意味著教育變革又來到了一個新的節點。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