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王老伯年輕時睡眠很好,但自從進入花甲之年,常常躺在床上兩三個小時翻來覆去,無法入眠。好不容易睡著了,一晚上卻要醒過來四五次。因為睡眠質量太差,王老伯白天精神不振,心情焦慮煩躁,脾氣也越來越差,搞得家人都離他遠遠的。
(資料圖片)
黑龍江省老年病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張策表示,老年人的失眠是由生理、心理、環境、藥物等多因素釀成的。同時,原發性睡眠障礙、軀體疾病及不良生活習慣也會加重老年人的失眠癥狀。
40%的失眠者會同時并發精神癥狀
張策解釋,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逐漸發生退行性改變,引起睡眠調節功能的下降。同時,老年人軀體疾病呈現多樣化,像疼痛、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均會埋下失眠的隱患。
此外,大部分老年人存在多重用藥習慣,許多藥物都會干擾睡眠節律,比如,利尿藥容易讓人頻繁起夜排尿,腎上腺素藥物有刺激交感神經系統興奮的作用,長期依賴催眠藥之后突然撤停藥物,這些情況都會使老年人飽嘗失眠之苦。
張策強調,相對身體疾病或者用藥帶來的失眠,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因素及生活習慣也是誘發其失眠的重要原因。
研究顯示,40%的失眠者會同時并發精神癥狀,以焦慮癥為主,抑郁癥次之,且大約90%的抑郁癥老年人伴有睡眠障礙。張策表示,失眠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是精神上的,長期失眠的人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表現為疲勞、健忘,乃至抑郁、焦慮;嚴重者可致器質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老年癡呆、更年期綜合征等。同時,因睡眠不足帶來的免疫力下降、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消化不暢等困擾,也會加速老年人的衰老進程。
失眠原因不同,治療方案大不同
張策介紹,從失眠類型來看,老年人失眠包括入睡困難性失眠、睡眠保持困難性失眠、清晨失眠和病理生理性失眠。但他們最常抱怨的是睡眠保持困難性失眠和清晨失眠。
從失眠時間長短來看,老年人失眠主要分為兩種,即短期失眠和長期失眠。短期失眠也叫急性失眠,一般是被情志因素所左右,如家里突發大事、思想壓力大、情緒失控等,都易使老年人失眠。但在這些誘因化解后,失眠也會消失或緩解。臨床治療急性失眠,一般只需要解除應激環境因素,調節情緒即可,嚴重者可以配合短效藥物改善睡眠,但不建議長期用藥。
而長期失眠也叫慢性失眠癥,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癥。慢性失眠癥包含原發性失眠和繼發性失眠兩種。前者在老年人群中相對少見,主要表現為不明原因的入睡或維持睡眠困難,持續至少1個月,并伴有顯著的憂慮、社交或職業功能受損;后者也往往呈現焦慮、抑郁等狀況,可能由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所引發。
“不同原因的失眠在治療方案上有著本質的區別,老年人應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診治,根據準確的診斷結果來用藥。”張策說。
保持良好心態和飲食作息,可改善睡眠質量
張策認為,老年人想要提高睡眠質量,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規律的作息和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
“良好的睡眠習慣是提升睡眠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規律作息,無論夜間何時入睡,早晨都應按時起床,同時盡可能保持安全、舒適、安靜及溫度適宜的睡眠環境。”張策建議,老年人要盡可能避免日間小睡和午睡,建議睡覺前2小時進行適量運動,如散步或慢跑等;入睡前可用熱水淋浴約20分鐘,并通過按摩、靜坐來松弛肌肉和神經,讓睡眠變成一件輕松、愉悅的事情;另外,不宜在入睡前喝咖啡、茶品、酒水,忌吃零食與吸煙,但入睡前半小時可適量飲用溫熱牛奶,以加速入眠。
由于大部分老年人隨年齡增長會出現味蕾退化,甚至因消化系統疾病造成食欲不振、進食量下降等。“從這個角度看,如何科學正確地選擇食物,幫助老年人提高睡眠質量,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建議臨床營養師根據老年人的具體狀況,制定出個體化的健康營養膳食處方。”張策說。
標簽:
新聞排行
圖文播報
科普信息網 - 科普類網站
聯系郵箱:85 572 98@qq.com 備案號: 粵ICP備18023326號-39
版權所有:科普信息網 www.www44bkbkcom.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網版權所有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