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不必談肺結節色變!九成以上都是良性|每日熱點

發布時間:2023-04-28 09:51:14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 科普時報記者 羅朝淑

“今天早上,一個30多歲的小伙子找到我,讓我看看他的肺部CT,CT片顯示他的肺部存在磨玻璃結節,盡管結節只有四五毫米,但他感覺非常恐慌,拿到結果后就一直睡不著覺。”在近日舉辦的“創新助力希望——多學科名醫義診及科普公益活動”腫瘤防治系列活動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胸部腫瘤中心副主任趙軍講述了他親身經歷的一個案例。

很多癌癥早已不是“不治之癥”


(資料圖)

“我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例大約有82萬人,其中2%的新發病例是18歲到45歲的年輕人。雖然發病比例不算太高,但是由于年輕人肺癌早期一般不會出現明顯的身體不適,發現時多處于中晚期。”趙軍說,這導致很多年輕人一看到CT檢查結果顯示有肺部結節,就會非常緊張。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大內科主任朱軍說,很多老百姓談癌色變,甚至在檢查手段提高后還談“結節”色變。實際上,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創新藥物的研發,很多癌癥早已不是“不治之癥”。但是人們的認知還停留在多年前的水平,因此,做好癌癥科普,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科普宣傳的目的,是讓人們有一個正確對待生命、對待腫瘤、對待疾病的科學態度,并培養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在面對疾病時感覺恐慌。”

90%以上的肺部結節都是良性

“隨著老百姓健康意識的提升,很多人體檢時都接受了CT檢查,有些人發現肺部出現了磨玻璃樣陰影,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磨玻璃樣結節,感覺非常恐慌。其實,大部分磨玻璃樣結節都不是肺癌,炎癥如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以及其他一些良性因素都有可能導致肺部發生這種結節。”趙軍說,“統計數據顯示,90%以上的肺部結節都是良性的。”

他建議,如果以前拍過CT,可以進行對照,看看是不是新發結節;如果之前沒有拍過CT,也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抗炎治療來觀察結節的情況。

“如果是首次發現的肺部結節,不建議馬上做手術,可以3個月后復查CT,因為像肺部急性炎癥產生的結節是可以通過抗炎治療縮小或消失的。而且以磨玻璃影像為主的肺結節,即使是肺癌,通常也是處于早期的原位癌,極少發生轉移和復發,預后很好。如果多次復查后發現結節仍然存在,而且影像學上有危險因素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微創手術切除等措施。”趙軍說。

做好情緒管理,保持良好心態

趙軍介紹,除吸煙、炒菜油煙、汽車尾氣等因素外,情緒管理不好也是導致肺癌發生的一大重要原因。

“有毒有害物質會導致體內正常細胞發生突變,但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并殺死這些突變細胞,所以大部分腫瘤都被人體免疫系統‘扼殺在了搖籃之中’。然而,當我們的精神壓力和工作壓力過大,或者情緒管理不好時,免疫力就會下降,對突變細胞的清除能力也會隨之下降,肺癌的發生率或者說肺結節惡變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趙軍說。

對于“有肺癌家族史會增加遺傳幾率”的擔憂,趙軍表示,研究證實,即使存在遺傳基因的人,其肺癌發生的概率也只是比一般人群增加了3倍而已,所以遺傳基因的影響是非常微小的。

“肺癌沒有太強的遺傳特性。所以,即使親人有患肺癌的,也不用恐慌。”趙軍強調,預防肺癌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情緒管理,保持良好心態,盡早戒煙,減少吸入有害氣體。

標簽:

上一篇:全球微動態丨北京市公園28項特色活動迎“五一”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