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網

自主創新極地破冰的第四種方案_環球熱點評

發布時間:2023-05-07 12:52:40 來源:科普時報 責任編輯:caobo

開欄的話4分鐘可以做什么?吃一個漢堡,喝一杯奶茶,和朋友互發幾個表情包?而他們用短短4分鐘時間可以帶來一場科學知識頭腦風暴。這就是全國科普講解大賽選手——一支致力于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的科普“尖兵”。

全國科普講解大賽是由科技部主辦的科技活動周重點活動,也是目前全國范圍最大、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強的科普講解比賽。自2014年創辦以來,全國各地組織選拔活動超過3000場次,參與選手超過20萬,他們以生動有趣、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深奧的科學原理,呈現一場場精彩的科普盛宴。


(相關資料圖)

為更好宣傳展示這些優秀的講解作品,科普時報社聯合廣東科學中心開設科普講解專欄,以期幫助更多讀者叩開科學之門,探索科學之美,感受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的蓬勃生機。

2012年中國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首航北冰洋。上圖為“雪龍”號破冰,下圖為作者在“雪龍”號上。 (圖片由作者提供)

4月6日,“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圓滿完成任務。這不禁讓我回想起10年前駕駛“雪龍”號,參加我國第五次北極科考時被困脫險的場景。

2012年8月30日凌晨4點,我駕駛著中國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在北極點附近航行。突然,船不動了,反復前進、后退,依然沒有效果。這讓我想到了1912年“圣安娜”號船,就是在北極點航行時被冰困住,最后船毀人亡。因此,我們必須盡快破冰突圍!

破冰船該如何破冰呢?“雪龍”號采用的是船首破冰方式。剛開始,我們走的幾乎是直線,遇到的海冰很薄,船舶可以通過自身前進的動力,像一把利刃把冰面給切開,這就是“連續式破冰法”。

接下來,來來回回十分曲折,因為我們遇到了冰脊。冰脊就好比是一座小型的冰山,在水面以下暗藏著一堵冰墻,想要把這一堵冰墻給砸碎就需要先倒退一段距離,利用船舶向前的沖量把冰脊給撞碎,這就是“沖撞式破冰法”。

當我們遭遇到第三道冰脊時,不幸被冰卡住了,并且還有兩個氣旋把我們剛剛壓碎的冰聚攏到船尾。這是我們最擔心的一種情況,因為“雪龍”號沒有船尾破冰功能,我們只能被困在冰中,隨冰漂流。

在這期間,我們嘗試了“搖擺式破冰法”,在船的前后左右各有一些壓載水艙,可以把船首的水抽到船尾,或者把左舷的水抽到右舷,像蹺蹺板或者不倒翁那樣來調整船舶的運動姿態,從而把冰脊給壓碎。

這就是破冰船常用的3種破冰方法,雖然這次“雪龍”號脫困了,但我們用了整整10個小時。

“雪龍”號返航后,我國在設計建造新一代科考破冰船的過程中,重點論證了船尾破冰的可能性。2019年7月,“雪龍2”號終于誕生了,她是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更是全球首艘實現了船首和船尾雙向破冰的破冰船。

人們可能要問,船舶尾部是如何破冰的呢?我們并不是用船尾直接撞冰,而是利用船尾的兩臺全回轉電推式螺旋槳。它們在高速旋轉時就好比兩臺抽水機,以強大的水流形成水體低壓區,多向回轉抽吸式破冰,同時這股水流還包裹在船身表面,起到潤滑作用,以減少船舶與海冰之間的摩擦,讓船快速移動。此外,當船舶的尾部被海冰困住時,它還會像碎冰機那樣把冰脊直接削碎,這就是面向極地復雜冰況中國自主創新的第四種破冰方案。

作為中國第一位駕駛“雪龍”號穿越北冰洋的女航海駕駛員,我見證了中國兩代極地科考破冰船的變遷。未來,兩艘姊妹船將繼續承載著中國人探索極地的夢想,在科技強國、海洋強國的道路上劈波斬浪,破冰前行。

(作者系上海海事大學副教授,第九屆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獲得者)

標簽:

上一篇:世界熱議:微生物燃料電池:向廢物要能量
下一篇:最后一頁

新聞排行